42.连公子家里的另一段往事(第2 / 2页)
我们走上前,我去推开门,吱啦一声。一股酸腐气息扑面而来,我咳咳的咳嗽起来。连公子也捂了捂鼻子,但他是帮三明治捂的。呜雒对我们说灵巧一笑说他去打扫,就第一个跑了进去。
我和连公子先找个空地坐下,把三明治放下给她又喂了些水和营养液。这时就听见屋里传来呜雒像被钉子扎了脚一般的喊叫“啊!别过来。”
于是愚翁被抬回来那几天整个宅子里面挤满了人,却没有一个善茬。那些人都是当时老爷子在的时候,帮助料理生意的。本来就明争暗斗的没有个头,小当家不在了,他们就更是猖狂的不知道姓什么了。葬礼只不过是个面上的交代,家里底子厚所以办的的风光,街里街坊的交代完之后。要分东西、要闹事的统统的站了出来,愚翁头七还没过,家里的好东西,祖上的产业已经一点都不剩了。头七那天只有连公子一个孩子披麻戴孝的站在愚翁的棺木前面,看着祭台的两展蜡烛忽闪忽闪。
连公子擦干眼泪,他知道以他一个孩子,能不能过的了明天都是未知数。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他搬开了棺材盖。连公子毕竟是大户人家的孩子,心眼比别人都多一些。在入殓的时候,他趁着孝子贤孙给先人穿衣戴帽的时候,把家里的几个小玩意藏在了愚翁的衣服里面。他识货,拿的都是能换一点钱的小玩意。待他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翻开棺盖的时候他惊呆了。整个棺木内空空如也,愚翁入殓时焚烧的祝文残迹和愚翁尸体躺入的痕迹都在。但是尸体不见了。连公子虽小却思维非常缜密,一定是他偷放入物件的事情被发现了,所以有人饥不择食的连尸体都偷走了。他怨自己太不小心。
气急败坏又无依无靠的连公子对着苍天用稚嫩的声音喊了一句,爷爷。然后就呆呆的坐在灵堂里面,跳动的烛火和抖动的白布很快就让幼小的连公子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以为自己真的见到了爷爷。
睡在自己的床上,穿着宽松的睡衣。而旁边正坐着一个人。当他看清楚的时候吓得往床后面缩了缩。不是别人,正是愚翁。而眼前的愚翁活生生的,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之处。他不敢说话,对面的人先开口。
“我知道你的疑虑,但我还是我,你见到也都是真的。以后你只要做好你的本分,我也会做好我的本分。家里的东西被人拿走了多少,我就拿回来多少。你不用管任何事情。”愚翁说完,就走出了房间。
然后这个家里的确是一对父子,但却像两个陌生人。准确的说不是两个陌生人,是三个陌生人。因为自从愚翁重新活过来之后,他们家出现了一个从不说话,从不吃饭的人。那个人平时不出房门,只在每月十五日的月圆夜里,和愚翁在院子里面对面着饮茶。但只见饮茶从不见他们有交流。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突然有一天那个人消失了。而他消失之前留给了连公子一本书和那个装有特别的合欢花的布包,并且在书的背面写了一句赠言。“今日一别,无需再见。”
连公子说完拿出一本像手抄本的书,我一翻就是山海经。背面果然有那句话。可能是旧书让我心生喜悦,就摸了摸了那几个字,有种不对头的感觉。再一摸,发现果然是不对头,好像书页的厚薄是有区别,应该是旧书纸浆不好的缘故。就还给了连公子。
我被这段故事惊呆了。呜雒却越听越是喜悦的表情,甚至还唱起来他们的山歌,他的声音很辽阔,歌曲也是地地道道的民族乐。但我这个时候听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怪异怎么来。我们的思绪都随着呜雒的歌声越飘越远。
一路上,连公子本就身体素质好,背着三明治,边说话,边赶路没有半点不适应。呜雒可能的确如他说的山里长大的孩子,对这里一草一木非常熟悉,而且他手也巧。大自然就像他的创作基地,他用顺手采摘的花草做了花环,一人一个,连呆姑娘三明治都有,呆呆的表情配上粉艳小花环的确也有一丝萌感。接着给我们还一人编了一个小包囊放随身的小东西,最后还编了3双草鞋,以备我们以后用得上。我就不怎么好了,整条腿是浮肿的,肌肉还有些抽筋。
一路说话,天不知不觉的就要黑下来了,前方出现了一个外表残破的小寺庙。呜雒告诉我们,我们到了。寺庙规模不大,时间应该比较久可,已经没有了庙名,门口两边本来有什么塑像的,也没有了只剩下空荡荡的石墩。周围杂草丛生,隐约还能看见草丛里面有什么动物悉悉索索的声音。我有点害怕,不是怕鬼,怕有什么不知名却致命的蛇之类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