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三十三章 云开月明 3(第1 / 3页)
若金脑中如一道惊雷划过,刹那之间,许多往事闪过心头,无数个有关钟铄过去的细枝末节,都如烛通明。她拿到了那根针,乱线自解。
那妇人又推门而入,两人急忙缩回手,那妇人嘿嘿笑道:“哎哟,我来得不是时候。钟将军,钟夫人,你们聊,你们聊,我先走了,有事再叫我啊!”将鸡汤放在桌上,关门离去。
钟铄端过鸡汤,若金摇头,“我什么也不想喝,我想跟你说说话。”
钟铄温言道:“不吃饭怎么行。你把鸡汤喝了,我还有些话要跟你说。”
若金接过鸡汤,一气喝下。钟铄瞠目道:“你把鸡汤当酒喝啊!”
若金抹抹嘴,嘻嘻一笑,“等了这么久的甜言蜜语,我现在可是一刻也等不及了。”
若金是被暖洋洋的阳光唤醒的,没想到自己一觉睡到日上三竿了。她一睁眼,正对上钟铄温柔的目光。若金愣了愣,望着钟铄略带倦意的双眼,“你不会在这儿看了我一夜吧?”钟铄淡淡一笑。若金歉然道:“抱歉,我昨晚太任性了。不过我伤势已无大碍,你不用整天守着我了。”
钟铄正要开口,城医之妻推门而入,一见钟铄还在,讶异地说:“钟将军,你今日没去大帐啊?”她这并非问话,不待钟铄回答,将汤药端到若金面前,说:“钟夫人,该喝药了。哎哟,你瞧我这记性,又叫错了。罗夫人,喝药吧。”若金告诉她自己姓“伊罗”,这妇人只记住了一个“罗”,顺嘴叫成了“罗夫人”。若金早不与她计较了,接过药碗,那妇人又去厨房了。
钟铄打趣道:“哪里来的‘罗夫人’?”
若金斜了他一眼,有意无意地说:“哪里来的‘钟夫人’?”
钟铄听出她弦外之音,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只好简单解释道:“她自顾自地这么叫的,那时你还在昏迷,我也没心思跟她纠正这个。”
钟铄垂首无言,默然片刻,似乎拿定了主意,缓缓抬起头来,目光沉静,望着窗外,窗外树木凋零,风景萧瑟,一如八年前的那个冬天。“八年前,蜀郡大旱,颗粒无收,民不聊生。朝廷拨发赈灾钱物至蜀郡各城救灾。蒙城府军有约一千士卒,但统共只分到一百两银子,按人头分的话每人不到百文,当时物价飞涨,还不够一天的饭钱。府军人心浮动,刀箭教头漏夜急谒蒙城长史,却被他无意中发现长史私吞赈灾钱物的证据,未等他将此事上奏,便被太守及长史诬告他贪污数十万两赈灾银,抓入大牢,刑讯逼供,令他说出赃银下落。他如何说得出。长史捏造了一份认罪口供,要将他问斩。借探监之机,他密告其子,贪污书证被他秘藏于某处,要其找到证据呈报朝廷。可惜他的儿子寻遍他所说之处,并未找到这份证据。不久教头便被斩首。”说到此处,钟铄语声微微波动,目中深有痛悔之意。若金听得聚精会神,并未觉出异样。钟铄稳稳心神,接着说道:“他的两个儿子被发配古塔。走到半途,解差陡起杀心,次子身死,长子逃脱。”
钟铄的话就停到这里。他一动不动地坐在椅中,脊背挺直,微昂着头,目光依然朝着窗外,仿佛穿过凋木萧冬,穿过空间与时间的洪流,望见了八年前的自己,身负血仇、踽踽独行的自己。
若金迷惑地望着钟铄。钟铄的语气还算平静,但在这表面的平静中,似乎蕴藏着惊涛骇浪。好像一团纷乱的丝线,里头暗藏银针无数。若金感觉脑海中有无数盏灯火扑扑跃动,似乎在指引着自己,似乎这些银针触手可及,似乎已经触摸到这团丝线系着的真相。但是她伸出手去,却只得一团乱麻。
若金轻抚钟铄臂膀,试探着问:“钟铄,你讲这位教头的故事是……”
钟铄从陈年往事中收回目光,缓缓转过头,凝望着若金白玉无暇的面容,艰涩开口:“这位教头,是我父亲。”
若金喝完药,钟铄接过药碗放在桌上,若金坐在床上抱膝望着钟铄。“我昨夜似乎听见你对我说了几句话,不知是梦是真。”她看着钟铄的表情,钟铄先是一愣,继而脸上一红,微微动了动嘴唇,若金不待他说话,抢先说道:“我听见你说,咱们永远再不分开了,还听见你说,想与我白头到老。”
若金目不转睛地盯着钟铄,钟铄被她看得不好意思,略略转过头去。若金心中便是一沉。钟铄随即又转过头来,诚恳道:“那不是梦。我的确说过。”
若金眼神一亮,目中渐起笑意,“我还以为,你又要说那是你神思恍惚的胡言乱语。”
钟铄目中深情一片,“不,那是我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以前我执迷不悟,说错过很多话,做错过很多事,最错的,就是一再辜负你的心意。若金,我现在明白了,我不能失去你。我喜欢你,我心中一直有你,我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知……我现在才说晚不晚?”
若金又惊又喜,情不自禁握住钟铄的手,钟铄温柔一笑,也回握住若金。若金觉这双手掌又宽厚又温暖,握住了,便再不愿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