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穿小鞋???(第1 / 4页)
林晏略一沉思,决定真实的呈现一百多口人逃离天灾过程中的心态。灾民们面临着背井离乡的忧伤,军人承受着百十条人命的压力,干部们一边舔着自己的创伤一边安抚民众。这一百多个人,人人都不容易。她不想单独突出任何一个英雄,她想展现给观众的是,人们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情感和勇气,哪怕是强壮的军人,也有担忧的时候,哪怕是七十岁的老阿姆,为了小孙子也敢豁出去。
宣传片?果然还是陈朗考虑周到。这年头一打开电视有百十个频道,酒香不怕巷子深,播什么火什么的时代早就过去。
“没问题,我有一个晚上和一个白天的时间呢。画面我一会让吴涯传送。”
“加油,不打扰你干活了。”陈朗挂掉电话。
林晏把特别报道的事和吴涯说了。
“大小姐,你承包了45分钟,如果收视率跌下来,眼红你的人会把你往死里踩。”吴涯一边采集做宣传片的画面,一边啧啧感叹林晏的壮举,“我们这次被派过来,多少人盯着呢。平时看着挺聪明,关键时刻为什么这么傻呢?”
林晏并不知道自己经受住了大Boss的信任测试。此时,她正和陈朗探讨西滇专题的处理方式。
“做成一个系列,每天播十五分钟?”陈朗提了个建议,这个形式有些老套,但的确是延续影响力的好办法。
林晏马上否定,“这个不是悬疑片,答案已经是肯定走出大山了,观众不会第二天守着看下回分解。”
火花一闪,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脑子里形成。
“陈朗,明天《新闻直击》最多能给我多长的版面?”
林晏应景似的,送了一个稍安勿躁的傻笑,吴美人白眼一翻,恨铁不成钢。
啃着袁满意给她的牛肉干,林晏开始专心制作专题。
上学那会,老师一再强调,要客观反应事实,不能介入记者的主观思想。工作之后,林晏觉得这个观点就是个屁,因为新闻,不管是短消息,长消息,还是专题,都是有角度的。而角度正代表记者的观点。
以西滇救援为例,可以突出秦之岭的领导风范以及舍己为人之举,也可以着重讲军民合作,因为没有周德旺和谭大任,队伍是走不出大山的,还可以渲染山民受灾的凄惨。
记者选择任何一个角度都已经带入个人主观色彩,哪怕她没写一个字。
陈朗马上明白了,口头盘算了一下,“地震发生一周了,有劲爆点的新闻不是很多,如果你明天做特别报道的话,能给你45分钟。”
一个小时新闻,给出45分钟版面,大手笔了。
“我们拍摄的素材非常多,人物采访也足够。劲爆点有四个:与泥石流狭路相逢;穿过半米宽的山口;掉落瀑布生死未卜;军民合作走出大山。”林晏一边说,一边在心中迅速整理素材,“我就用这四个关键点来梳理西滇救援。”
陈朗暗暗称赞,思路清晰,胆子又大,林晏是块做记者的料。不过四十五分钟的版面,去掉连线部分,起码要做三十多分的片子,时间非常紧。
“那你要熬夜了。如果肯定明天播出,传些画面过来,我让人去制作西滇救援特别板块的宣传片,名字就叫《走出西滇》,你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