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鉴宝秘术内 > 第三八四四章 踢到铁板了

第三八四四章 踢到铁板了(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觇,系看、窥看之意,《淮南子·俶真训》:“其兄掩户而入觇之。”

创造一个精致的东西让毛笔窥看,这便成了笔觇。

依据文氏《长物志》的描绘以及实物遗存,可以断定,笔觇是片叶造型的好看的浅碟,以陶瓷居多。

到了清代,笔觇发生了材质与造型上的变化。

材质由陶瓷、玉石类,改变成更具应用功能的砚石,尤其追求石中名品,如端石中的鱼脑冻、蕉叶白、天青,歙石中的罗纹、眉子、金星等,所以它们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常常要胜过实用价值。

前些年有这么多钱,完全可以用来去做生意的,而且那个时候的生意比现在要好做很多,只要你愿意,基本上是不会赔钱的。

张天元看了他一眼,顺便就解释了一下。

古人运笔除了可在砚上掭笔外,更备有掭笔之物,谓之“笔觇”。

笔觇有瓷制、玉制、琉璃制、水晶制等。

“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后期文房清玩的风气愈渐兴盛,其间文人竞相编书立作,论述文房器物。

同时,笔觇的造型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花色浅碟状,演变成不事雕琢,打磨细腻的砚式素面状。

在使用功能上,笔觇似乎不用单列一项,因为在砚台上也可以掭笔匀墨,感觉用不着专门用具,可见古代文人器不厌精、类不厌细的文房用品追求。

实用之外,还重赏玩情趣,显见得文人墨客们好风雅的品位,不愧为文人案头上寻求情感沟通和文化满足的清玩。

文震亨在《长物志》卷七“器具”中有“笔觇”条目,文云:“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

从文述中,可知当时的笔觇是种小浅碟,片叶造型,材质有陶瓷、水晶、琉璃与玉石。

屠隆在《考盘余事》中,一共列举了45种文房器具,笔觇排在第8位,可见笔觇在当时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为何有“笔觇”这个名称呢?

原来这是文人的雅气所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