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一四章 收获不小(第2 / 3页)
推荐小说:
但随着历史的演绎,历代文人墨客出于书写和作画的需求,这才出现了笔搁。
明代屠隆在《考盘余事》一书中,收集了文房用具达45种之多,其中就有笔搁一词。
但当时文人墨客所使用的笔搁较为简单,远不及现代文人书斋所备笔搁那样精致和美观。
综观明代以来的笔搁制作史,几乎所有材质均可用来制作,如金银铜铁锡、竹木牙角石等。
其形状也丰富多彩,但多以山形笔搁为基本造型,或动物,或鱼类,或龙蛇。
巧遇王士禛刻铜墨盒,是张天元收藏生涯中的一件幸事。
没想到今天,在这蛊真人租住的房子里,居然又见到了同样的东西。
而且做工之精妙,雕琢之精巧,一看便知道是宫廷之物。
虽然这铜墨盒只是普通古董,并非法器,但张天元却非常喜欢,将其收了起来。
随即,他又看向了第三样东西。
而一些天然自成的石质山形笔搁,则多取自天然石料,或磬石,或太湖石,因此最受文人的青睐。
这不仅仅因为此种“山形笔搁“奇拙古朴,还因为它融入了大自然的某种天然元素,置于文房书斋,如同移景换位,给人一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颇符合文人墨客的雅趣。
此外,山形笔搁还具有民间传说中“镇宅(石)之宝”的吉祥含义。
可惜此类纯自然的“山形笔搁“极少。
这第三样与其说是一样,倒不如说是一套。
他也跟铜墨盒一样,是文房之中的辅助用品,唤作笔搁。
作为文房用品之一的笔搁,是文人墨客书写作画时的必备之物,不仅形制繁多,而且材质甚广,特别是一些自然天成的笔搁,往往充满着大自然馈赠给文人的情趣。
笔搁,又称笔架,是继文房四宝后又一文房用品。
据记载,笔搁历史由来已久,不过,从宋代文人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到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罗列的文房用品种类,笔搁始终没有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