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七十年代奋斗生活7(第1 / 4页)
偏偏搞公社的时候,私人是不让在自己家里养牲畜的。
就是哪家养个吃肉的兔子或者下蛋鸡啥的,都得藏的严严实实,就怕被哪个见不得别人好的给举报了。
农村比城市好的地方就是地方宽裕,又都是世世代代的乡里乡亲,谁知道这家跟那家七拐八拐的有没有点亲戚关系。
所以只要不闹出过不去的事,基本没人那么不长眼,上赶着犯众怒。
而平常逢集的时候出去卖着自家的农产品啥的,不管是大队上,还是革委会,都会睁只眼闭只眼。
说起人多热闹顾妩也经过一些,但年味浓成这样的, 她还真是第一次见。
顾妩刚过来是才腊月八的时候, 那时候村里已经杀猪分肉了,顾家只有两个壮劳力, 所以分到的肉一共也就一小盆,还给顾二叔送去了一碗,李秀英她娘家送去了一碗。
不过这娘三又被带回来了, 为了以防她们一来就被李二嫂闯了空门, 送过去的一干粮食肉又都带了回来。
但李秀英过来不过几天,就又忙活起来, 其实说起过年的讲究, 这时候过年, 比起顾妩待过的红楼或者清穿世界,其实已经没有那么多程序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上头宣扬打破旧传统就习惯,过革命化春节的原因, 像什么腊八,腊二十三……的说头,管的人家还是管, 不管的人家就只是一个劲的把家里有的东西做成各式各样的好吃的,以期在大年三十和过年三天过个饱年, 免得第二年还跟今年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
毕竟供销社的东西,贵不说,大多数东西还得要票据。
农民又不向城里人那样,每月李都有三五两的肉票、布票……有工作单位上还会发工业劵。
这情况下还要是连正常的需求都不让换,那大家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领袖不都说过因地制宜是很有必要的吗?
但养牲畜这种的情形却不在其中,因为就算是乡里乡亲,可大多数人都吃不饱,还死命的为一口干饭挣扎着,这时候你家却有闲功夫折腾这些,那可不多的是人红眼吗!
顾家就是不讲究的这种, 搬了新居才缓了几天,请帮着搬了家的乡亲们吃顿暖居饭,就开始也开始盼年。
六七十年代队上分粮食, 分到每家每户的并不是磨好的面,而是还囫囵着的小麦粒或者玉米棒子。
可要把这些吃到嘴里,就得自个在家临行深加工。
而这时候虽然号称工业化,但大多数农村里却连个磨面机都没有,家家户户磨面都用自家的石磨推。
但石磨这东西,用牲畜推起来还算省事,真要让人推,不会使巧劲的人推个三圈就得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