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东海岸(第1 / 1页)
蔡盛国的话顿时引爆了在座的一干人等,科西莫王子谁不知道?三角洲公司的股东啊,托斯卡纳的储君,连他都想要投资香料种植园,那么这个项目也许真有搞头?不少人感觉自己的内心突然有些焦虑了,迫切地想要尽快去现场看看,看看到底值不值得投资。(未完待续。)
所以,现在换了东岸人经营新华夏岛东南部,如果从经济角度上来说的话,咖啡确实是一个无法忽视的捞金利器,故也一样是走后世法国殖民者的老路子。毕竟,就咖啡(尤其是原产自埃塞俄比亚的阿拉比卡种)的生长环境来说,这里的条件可能并不比北边塔城差多少,甚至或许还要更优越一些(这可能性极大),那么还等什么,赶紧开干啊!
当然了,在此之前可能首先需要解决一个小问题,那就是与安泰莫罗人、安泰法济人、安泰诺济人等山民部族联盟(一个较为松散的联盟罢了)谈妥划界问题,明确哪些地方归他们,哪些地方又归东岸人,盖因以这些山民的游耕习性,究竟他们的领地范围有多大,东岸人完全是一头雾水。因此,必须事先在这个问题上与他们取得一致,哪怕花一些钱、送一些礼物也在所不惜,就是为了免除日后的纠纷和麻烦,省得到时候影响大泽县的经济大局,进而影响县里的“招商引资”活动。
而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多凡镇这边的经济真的就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了。天尊赐予了新华夏岛东南部这片山脉连绵的土地,而且其又是如此地适合咖啡这种重要经济作物的生长,要是不好好利用的话,岂不是暴殄天物了——蔡盛国对此也非常关注,因为其现在虽然只是大泽乡的乡长,但行政级别却是副处级,从部委调来新华夏岛的时候就隐晦地知道未来自己会以常务副县长的身份实际主持大泽县的工作,故他几个月后还会抽空去一下多凡镇,给另一批来自本土的商人宣讲投资咖啡种植园的好处。
其二,除了多凡镇这片的咖啡种植园产业外,大泽县的另一个重要产业区——同时也是规划中的东海岸大部分产业区——便是前面提起的香料种植园了,更准确地说的话,其实就是胡椒、生姜、茴香、丁香(搞到丁香种子似乎有点困难)等几种香料。
这些商品,在如今国内消费越来越强(主要是吃肉的人实在太多……)的华夏东岸共和国来说,其年需求量还是相当不小的,业已越来越成为一门大生意,君不见荷兰东印度公司光就香料一项,每年就从东岸掠走数以十万计的现金么?这就难怪东岸人想自己搞了,实在是财帛动人心哪!
“现在多凡堡已经被我们的人控制在手,这个据点与北面的归化岛、塔城港遥相呼应,开拓东海岸的时机已经成熟。”年约二十七八、毕业于大鱼河青年干部学校、刚刚从建设部调来新华夏岛东海岸工(镀)作(金)的蔡盛国对着众人侃侃而谈:“附近的陵川、沁水、阳城、璐安、高平五乡镇,也将迎来大发展,其香料种植区的规划更是已经上了新华夏开拓队的政府工作计划,白纸黑字写得非常清楚,故未来前景极为可期啊,诸位!”
此时正在听他谈话的是一群来自本土的商人,他们在三四十年来蓬勃发展的经济大潮中赚足了资本,然后或受限于事业上的进一步发展、或受到政府政策上的引导、或者干脆是受了别人发财宣传的影响,然后便坐船来到新华夏岛这个东岸第一大海外殖民地(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殖民地),看看有无发展的机会。
如果有的话,那么他们从本土抽取资金往新华夏岛进行投资,就势成必然;如果没有什么好的机会的话,那么干脆继续经营着自己原来不咸不淡的事业,投资投资南铁、加航等公司的股票好了,毕竟一动不如一静,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机会!
当然新华夏本土也不是没有有实力的投资者,毕竟如今整个新华夏岛这几年虽然屡屡爆发大疫、拓地速度也很猛,但其人口总数依然顽强增长到了10.9万人的规模,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了;另外,当年第一批投资本岛种植园的很多商人,如今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事业基础,手头调集资金的能力也是有的,因此本岛商人按理说也是有实力投资到东海岸规划中的香料种植区的。只是,他们的人数终究过于稀少,且多热衷于继续扩大既有的种植园规模而不愿意分心他处(其实是不愿意去新拓地冒风险),因此愿意到东海岸这个蛮荒之地碰运气的商人,基本上都是外地人。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华夏岛,如何吸引资本投资地方已经越来越成为考量一个官员政绩的重要参考因素——一般安排投资的地方都是些蛮荒之地,这意味着商人会帮政府承担一定的开荒职能,能有效降低开荒成本、提高开荒速度,对于东岸人快速掌控地方大有裨益,故这条始终是上级非常看重的因素。不然的话,要是都按欧洲人那种“自然”殖民方式,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实际控制整个新华夏岛啊,不会要一百年吧?
其实,随着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如今开发新华夏岛东海岸的时机已经成熟,更别提设立的那几个定居点,目前就已经有着成千上万的贝齐米萨拉卡人、贝齐寮人、塔那拉人、科摩罗人(一个“大新闻”,科摩罗岛上的原住民已被东岸人折腾干净……)在用自己的生命帮东岸人整饬那片沼泽区了,挖沟、开渠、修水库、清理河道,忙得不亦乐乎。而且就其工作效率来说,还算是可以的,这大概或许是东岸人管理到位的缘故吧——这些新华夏原住民的监工由法国人充任,人数大概在几百人的样子,其中既有当初从多凡堡跑到大泽乡向东岸人投降并请求庇护的法国殖民者,同时也有三百来名于海上被第二舰队拦截的法国胡格诺教徒士兵。这会他们在经过整顿后,已经全数为东岸人效力了,总共六七百人的样子,管理着手下超过一万名各类土人奴工,直接向东岸官员负责。
而被土人原住民规整好的土地,则在第一时间分发给了从远东截留下来的移民,以及本土发配而来的印第安人、流放犯人(其中流放犯人需服满刑期后才有资格正式拥有土地),支持他们尽快安家落户,扎根垦殖事业。至于那些尚未开辟出来的土地,除让这些原住民劳务工继续用生命开拓外,剩下的部分,就要看有没有投资者看重,愿不愿意投资了。没有的话就只能继续荒着,有的话——比如蔡盛国正在忽悠的本土商人以及以前吸引过来的意大利投资者——就恭喜了,投资者们会自己出钱采购物资、组织人员,等于是帮政府开辟出来了一片荒地,前提是你得和他们签订五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同时租金也非常低廉。
看得出来,如今新华夏岛的产业集中度是越来越高,经济上基本已经与种植园脱不开关系了,剑麻、香草、咖啡、可可、棉花、甘蔗、胡椒等出口拳头商品,几乎无一不是大种植园产出的。相反,在早期曾经有力支撑了本岛经济发展的木材、捕鱼、煤炭、干果等产业,正在沦为愈来愈无关紧要的行业,这既有此类商品遇到了激烈竞争的缘故,也有全岛经济转型,资金、人力开始向利润率更加丰厚的上述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流入的缘故——新华夏岛,其经济模式终究是变了啊!
不过不管经济模式怎么变,人——或者说劳动力——作为核心因素,是无论哪个产业都极度渴求的。新华夏岛发展至今已经有了10.9万正式国民,种植园和工厂内还活跃着大量的非国民劳务工,几乎是除本土外使用非国民劳务工数目最庞大的地区,遍布的足迹几乎环绕全岛一圈,将萨卡拉瓦人、贝齐米萨拉卡人、巴拉人、安泰莫罗人等原住民玩弄于股掌之中,岛上原住民的人口数量目前已下降到了不足百万(甚至可能只有大几十万),假以时日,全岛彻底东岸化也将是大概率事件。
“……黄队长还说了,今年新华夏开拓队将多截留数千来自明国的移民,主要用于开发东海岸那一片。虽然他们不能直接用于种植园工人,但有了这些自耕农或手工业者阶级的存在,种植园所需的粮食、果蔬、布匹、盐巴、铁器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工具,就都能够就近供应了,这对于有效降低种植园的运作成本,还是很有利的。”蔡盛国说到最后,又给在座的诸位投资者们打气,只听他继续说道:“意大利佬的热那*亚非洲公司和三角洲公司,想必诸位也都听说过了,他们经营的甘蔗种植园真是赚了大钱了,并且还极大提升了意大利地区商人、邦国君主们在地中海一带的发言权,真是名利双收啊。诸位也不妨学一学嘛,别笑,我说的是真的,香料种植园也是大有前途的,托斯卡纳的科西莫王子就很感兴趣,上个月还派代表过来询问、考察来着,诸君可不能让外人专美于前啊。”
也正因为如此,志在从政的蔡盛国(此君是大丰食品公司总经理蔡德之子,海军蔡安国上尉、蛟河县县长蔡佑国二人之弟)这会是非常卖力地吸引着这些人前来投资,故说起话来口沫横飞,空口画大饼的招数也是一个接一个使了出来,只听他说道:“按照开拓队政府的决议以及黄队长的计划,差不多明年咱们这边就会成立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即大泽县,以统一整合附近多个定居点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以更加适应本地的经济形势发展,为香料种植园片区的发展保驾护航……”
不过,虽然有吹牛和忽悠的嫌疑,但蔡盛国刚才话里提到的一点却没有错,即大泽县的成立问题。在新华港方面看来,随着东岸人确定无疑地将获得多凡堡这个南方重镇,那么在岛屿南端设立一个重要的县份,以更好、更快地发展南方经济,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因此,前阵子黄仪在新华县召开会议,明确了将成立大泽县的决议——该县将以多凡镇为县政府所在地,下辖多凡镇、大泽乡、沁水乡、陵川乡和阳城乡五个乡镇,人口七千多人的样子,经济上将分两块。
其一,是以多凡堡及其附近山地(山区需和土人协商,但料一些精美礼物即可解决,问题不大)。多凡堡本身处在一个狭窄的沿海平原上,故除给未来城市及海军基地配套的建筑材料业、船舶修理业、简易机械加工等产业外,其余土地资源非常宝贵,必须尽数拿来种植水稻、玉米等主粮,以确保海上交通线一旦有变,多凡堡这个重要所在还有一定的自持能力。当然从成本角度来说,本地供应谷物、果蔬、肉食,也会更加便宜一些。
而多凡镇的东、西两个方向,多以沼泽、潟湖、曲折的河流(含形成的牛轭湖)地形为主,基本没啥搞头,除非你花大力气整饬这些土地,开挖沟渠、排干积水、修建水库,但这工程量又何其大也,远不是目前的东岸殖民者能碰的,故只能舍弃——再说了,从这里往东、西两个方向前出没多久,就是土人的地盘了,没必要为这些烂地现在就和他们闹矛盾、搞冲突。这不值得,真想要地的话,以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收拾他们,远不必急于一时!
因此,多凡镇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其实反而落在了城市后方数公里外的山区上。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些山区的气候、土壤和环境,非常适合种植一种经济作物,那就是咖啡。后世便是如此,马达加斯加东南部山区所产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还算小有名气,借着与法国的特殊关系大量出口,常年经久不衰,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