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血族踪影(第1 / 4页)
倒是苏玥最先明白万春流的意思,而且她曾经查阅过大量关于母亲病情的医学知识,所以知道这“水鼓”是肝硬化的古称。此时她不禁有些吃惊,因为她并未跟林越溪和万春流说过自己的母亲得了什么病,而万春流居然能够一下子说出来,很显然是他自己看出来的。
而万春流兀自续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老夫已然观夫人气色、闻夫人之声,而今剩余问、切,不过‘问’却不必了,但请夫人容老夫为夫人把脉即可。”
杨玉婷这话自是听懂了,遂伸出右手来,万春流轻轻搭在她脉搏之上,少顷,便收起手来,言道:“《辨证录·臌胀门》有言,‘人有水肿既久,遍身手足俱胀,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肤如泥,此真水鼓也。’然夫人并无手足面目浮胀之兆,肤亦常态,故非真水鼓。老夫从夫人脉象辨知,夫人乃是肝脏硬化。”
别说杨玉婷、苏媛、苏玥等人,就连林越溪也开始有些受不了万春流这种说话方式,于是说道:“万老先生,那杨阿姨的病可否治愈?”
万春流捻须笑道:“自然,此乃小病也。”
化腐朽为神奇这句话,林越溪一直觉得很扯淡,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化腐朽为神奇,但是今天他却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句话。
“杨阿姨,您的厨艺实在是太好了,真羡慕苏玥和苏媛,能够从小吃您所煮的饭菜。”林越溪一边将一根青菜放入口中,一边由衷地称赞。在《绝代双骄》世界中他吃过小鱼儿煮的饭菜,他已经觉得小鱼儿的手艺依然是出神入化了,却不曾想到苏玥的母亲杨玉婷的厨艺居然也这么好。苏玥家的经济条件有限,虽然杨玉婷早就得到苏玥的电话说今天回家,而且还有客人,所以特地去买了些菜,但是还是比较简单。然而就是这样一些简单的菜,杨玉婷却做出了堪比小鱼儿所做出的菜来。
杨玉婷笑吟吟道:“既然你喜欢吃,那就多吃一点。”说着,还未林越溪夹菜。
随后她又看向慢条斯理的万春流,问道:“万老先生,饭菜不合口味么?”她自然不知道万春流算不上真正意义的人类,纵使觉得饭菜好吃,也不会有所表现。
万春流道:“夫人的厨艺是老夫平生仅见。”
杨玉婷脸色微微有些变化,肝硬化怎么会是小病?若说肝硬化是小病的话,也不需要花那么多钱医治。因此她不禁觉得,万春流根本就是个江湖骗子,至于他那神神叨叨的大篇幅古文就是他的幌子。
只是她也知道万春流是林越溪特意请来给她看病的,所以不想抚了林越溪的面子,因此就说道:“是啊,只是小病而已,就不麻烦万老先生了。”说着,她也向苏玥使了个眼色。
苏玥同样与杨玉婷一样怀疑起万春流,毕竟不管是万春流的古怪打扮,还是他那“说大话”的口气,怎么看都不是一个真正懂医术的老中医。
而林越溪见状,自然也理解杨玉婷会这么怀疑,毕竟若不是他心知肚明,也很难够相信一个陌生人,特别还是一个“胡言乱语”的陌生人。
正当他准备说点圆场的话的时候,万春流却先说道:“夫人,此病虽为小病,却也万万不可小觑。老夫猜测夫人此病当有所治疗,只是这治疗之法在老夫看来却异常拙劣,实非治本之法。”
杨玉婷呆了呆,显然有些不适应万春流这样的说话方式。
吃过饭后,林越溪便说:“杨阿姨,让万老先生给您看看病情吧。”
杨玉婷道:“嗯,要怎么看呢?”其实她有些不以为然,万春流自进屋就一直少言寡语,偶尔说话,也是文绉绉的,就好似一个古人一般。不过出于礼貌,她也并不表现出来。
万春流接口道:“夫人所得之病乃水鼓也,《景岳全书》有言,‘少年嗜酒无节,多成水鼓’,然夫人显非嗜酒之人,老夫观夫人面容苍白,手脚无力,显是营养不良,且多有劳累,此亦是水鼓病因之一。”
杨玉婷神色一呆,万春流这一长篇大论均是文言古文,她一时间还理解不过来,更是不知道“水鼓”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