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十八岁生日(第1 / 5页)
子孙后代又怎么了,五福之外都不是自己人,而这个五服可不止有横向区分,纵向也一样有限制。
项靕记得很小的时候听老爹说过,旧社会很多地主家,都舍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庄子里晒完豆子,那些散落的和被压进土里的,都要一颗颗抠出来。
如今社会虽然丰衣足食了,可很多优良传统也快绝迹了,懂得节约粮食的真没几个。
所以对系统那个惩罚机制,项靕一直以来都非常尊重,谁浪费谁付出相应代价。
说回智慧结晶的话题,这就跟女同志生理期的不适一样,严格讲都是被逼的。
在3F大阵中滚打了一夜,又在外面浪了一天后,家庭日也到了。
这次家里就比较热闹,倒不是人更多了,而是大家都在关心闺女的生日。
老项家有规矩,从十八岁成年开始,就要过农历生日。
闺女是三月初四生的,今年农历相对偏早早一点,赶在了清明节之前。
正好是学校给高三放两天的清明假,能好好庆祝一下,不用改天过假生日了。
这可跟人家女性群体没关系,缠小脚、贞节牌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些也不是女性发明的。
说穿了就是古代那些只敢在窝里横的无能主流集团,给妇女阶层量身定制的禁锢罢了。
但是他们肯定没想到,女同志也是有智慧的,她们可以发明“不能受凉”这個妙招。
他们更没想到的是,经历过若干代人的进化后,华夏人的体质被坑到了一个相当弱的程度,也包括他们自己的后代子孙。
这里的“没想到”也只是一个说法,更多的是即便他们知道这样的结局,也还照样操作而毫无顾忌。
阳州本地传统,过生日要吃各种的“高”,什么年糕、发糕、油炸糕、百宝糕、桂花糕……
也不知道有啥用,反正就是各种迷信说法,估计还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几百上千年前,别说工业产品了,农业产品的都不够量,饿死的大有人在。
亩产三百斤小麦就算丰收,遇上旱灾涝灾就是赤地千里,放到现代社会敢想象吗。
一年到头,也就那么几个能给人发挥想象空间的节日、节气,才敢稍微吃点精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