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 第57节(第2 / 5页)
乞儿还是头一遭不但不遭人嫌弃,还施舍的厚衣,他以为崔舒若是想要知道命他送信的人的事情。
于是,他忙不迭开口,“是一个穿深色大氅的郎君命我送的,他、他很好看!”
乞儿绞尽脑汁的想要把更多的细节告诉崔舒若,崔舒若却笑了笑,温和问道:“你从何而来?”
乞儿一愣,结结巴巴道:“川化郡。”
“川化郡?”一旁的赵平娘接了句,她不太理解,“我记得那里物产丰茂,你怎么也逃到建康来了?”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看似平凡的字字句句,在事隔多年后,正中崔舒若的心间,打得她措手不及。
屋子里太暖和,乞儿手上脚上的冻疮变得奇痒无比,他一边挠手,一边道:“我们那也遭灾了,又总是有兵爷来乡里抢粮,日子过不下去,爷娘就带着全家想搬来建康。”
乞儿的脸黑黢黢,说起这段过往,他不由得意笑起来,“小子家中在乡里也曾豪富呢,可惜来的路上,又是流匪,又是胡人,家财抢光了,仆人跑了,爷娘路上都病死了。”
小乞儿的眼神黯淡了一些,但眉眼麻木,看不见多少悲伤了。
沉寂在悲伤中的人,是无法活到现在的。
崔舒若叫下人给小乞儿一些散碎的铜钱,不是崔舒若不肯给多。这些最坏便是被抢走,可要是金子,怕是他小命不保。
在这一刻,她仿佛间明白了为何自己从前要十多年如一日的苦学,看似与现实无关的课文,在这一刻展现了它的魅力。
也许在这样刻苦教育下的学生,不懂得忠君爱国,可她们读着心怀天下的世人们字字泣血的诗文,在某一日,见到满目疮痍,见到孩童衣不蔽体窘迫孑立时,心中会生出同样的忧怀。
家国天下,人谁与共?
倘若无,虽千万人吾独往矣!
崔舒若眉眼间的全无忧虑渐渐消失,她看着乞儿,命人取了一件下人穿的厚袄,崔舒若看了几眼,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动手撕开几个口子,然后才让乞儿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