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凭乌鸦嘴在乱世发家日常 第125节(第2 / 5页)
倒是太子赵仲平,因为差事办得好,还主动领了著书的活,一时风头无俩,朝野上下都赞誉声一片。可见人心是世上最复杂之事,人人都擅趋吉避害、捧高踩低。
而留下来的人,往往是患难见真情了。
明王府虽门庭冷落,可衣食用度一如从前,赵巍衡剩余的寥寥心腹前来议事时,孙宛娘对他们的招待从来不曾失礼,永远从容不迫,笑意盈润亲切。
长吁短叹绝不可能出现在孙宛娘身上,看见始终宠辱不惊的明王妃,就会叫人下意识地认为明王府依旧如故,心里也跟着安稳起来。
在又一次送走心腹后,孙宛娘轻轻帮望着窗外蒙蒙细雨的赵巍衡披了件外裳,“夫君,春雨微寒,小心着凉。”
果不其然,在逼走鲁丘直后,又是新一轮针对武将弹劾的开端。
但文官们极有分寸,针对的无一例外全是赵巍衡的心腹,其余武将都未曾受到波折。因为针对的过于明显,很难不让人怀疑始作俑者。
谁会和赵巍衡有仇呢?
还非要削弱他的势力,并且有如此大影响力,能让士族们出力的?
赵巍衡不是没有抗争过,可坐在上头的皇帝,他昔日的阿耶,似乎抱着某种纵容的心思。赵巍衡的声望,未免太大了些,甚至要威胁到皇帝的地位。
赵巍衡握住了孙宛娘在他肩上添衣的手,“宛娘,这些日子叫你受苦了……”
他未曾说完,可勋贵世家的捧高踩低连他都饱尝炎凉,遑论是终日在女子间混迹的孙宛娘,只怕她受到的唇枪舌战绝不比他要少。
孙宛娘蕙质兰心,又怎会因此有一分一毫的埋怨,反而主动宽慰道:“王府之内,锦衣玉食,我有何苦?至于往后……”
孙宛娘语气一转,显露出三分内宅女子没有的凌厉与见识,“焉知是何景象,我只知世上一切未到最后一刻便无定数。宛娘既嫁给夫君,便夫妻同心,风雨同担。
功高盖主,即便这个人是自己的亲儿子,也很难不让人忌惮吧?
之后赵巍衡身边的人,要么是看清局势主动请辞离去,要么是头脑不够中招被迫离去,还有些人则谨言慎行,陪着赵巍衡步履维艰的在并州前行。
前者如鲁丘直,中者如李恭,后者如王弦谏。
幸运的是李恭有崔舒若收留,她将人收入囊下,做个侍卫统领,尽管比不上过去当将军风光,可怎么也比回老家继续打铁维生要好。有她的庇护,那些人便默认李恭脱离赵巍衡的阵营,不再穷追猛打。
原本烈火烹油的明王府,一夕之间门庭冷落,哪还有之前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