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伴君如伴虎(第2 / 3页)
皇帝心中也很清楚,只是水至清则无渔,人至察则无徒。所以很少有皇帝真会拿窥测宫闱,暗为朋党这一类的罪名,认真追究的。真要这么弄,满朝文武,怕是十个里头,九个都能入罪。
尤其是这些言官御史,闲着没事,都把批评皇帝,当成有益身心的活动。
难得碰上明君,只要自己理直,再批都不用担心掉脑袋,那还不鼓着劲地批评。
就算没有主动打听,自然也会有人暗中勾连,兴兴头头送消息过来。
当御史的,真要大张旗鼓,参劾某个重要人物,背后哪能完全没有联络商议,多少政争都是由御史弹劾做先锋的。这背后又哪能完全没有某个大佬的推手。
但这也同样不能承认,否则一个结党勾联,陷害皇后的罪名同样跑不了。
这罪名落到头上,,不是奸臣也是奸臣了。天下忠直之士,哪怕私底下也会干同样的事,但在表面上,对公认干过这种事的人,一向是口诛笔伐绝不容情的。
世间事,就是这么可笑。
历朝历代,不会有任何一个君王,对头顶这种罪名的人,手下留情的。
而且这罪名定了,那也远远不是丢官,罢职,流放可以解决的,抄家杀手的下场,几乎不可避免,就算不怕死的强项官员,对这种就算死了,还要留个污名,且注定了永不翻身的下场也不能不怕。
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明是理直气壮来给皇后定罪的,怎么就变成他的罪过了呢?
他两眼发直,理智上,感情上,一下子都接受不了这样的逆转。
吴王的语气复又和气了:“你别怕,你告诉我,你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
很多非常严重的罪名,其实是一直有人在犯的。
如窥测宫闱,窥探帝心,又或是欺君之罪,违法乱纪,假公济私,等等等,但凡是官位大到了一定程度,没犯过这几条的其实很少。
真要太君子,太规矩,从不行差踏错,从不欺上瞒下,哪条都不犯的,估计也不没什么机会走到高官的位置上。
这年头,当大臣的,哪个不打听皇帝的喜好和言行,想要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占好优势,对于内宫的动静,也是绝对不能轻忽的。
这些事,若是没有人追究,犯得再多,只要面子上不漏出来,大家心照不宣,也就是了。
赵御史面青唇白,哆索着说不出话来。
怎么知道的?自然是打听来的。
当御史的干的就是专门找人错处的活,当然要耳目灵敏,什么消息都不能错过。,两只眼,一只盯着一百官,一只盯着皇家,要盯得不紧,那才是失职呢。
但这事能承认了吗?就算有千千万万的理由,只要去打听后宫之事,那都是结结实实地窥测宫闱了。
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