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和洲志 > 第二十章 铁流(3)

第二十章 铁流(3)(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按他所想,现在天将过午,百姓乱糟糟用完饭食,再乱糟糟整顿队伍上路,过上两个时辰,天色渐晚,又要安排扎营露宿,这一日才能走几里路?

他多虑了。

细细观察就会发现,百姓队伍虽然有些闹哄哄的,却不凌乱,同样是排队等候舀饭,推搡打闹,无事生非者,一个也无。有两种人,在队伍间来回穿行。

张长云道:“主公是华夏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自古皆然。华夏与和洲颇有不同,在华夏,肉类价格昂贵,寻常百姓人家,想吃还吃不大起哩。至于和洲,一是百姓吃不起,二是习惯使然,由来已久。”

咫尺道:“贫僧对此事由来也略知一二,和洲僧侣地位超然,当年所谓天皇、幕府还在时,即将僧侣奉若上宾,僧侣不食肉,于是自上而下人人效仿,争以食肉为耻。其实想来,此事甚无谓。”

张长云又道:“肉极易饱腹,战兵既要走路,又要打仗,体力消耗极大,拳头大小的饭团一顿少说也要六七个,若是吃肉,不过二三斤便足了。肉类晒干腌制好,又便于携带保存,实在是必备军需。”

上田哲三道:“原来如此,老夫受教了。只是改口味易,改风俗难,百姓往往认死理,叫他们偶尔吃吃,还可以说一时权宜,顿顿食肉,会不会有怨言?”

咫尺道:“这也无妨。广目町百姓中地位高的有两种人,一是铁匠,二是猎户。铁匠整日流大汗出大力,常吃肉食;猎户钻山探林,什么獐鹿麂兔都是口中美食,他们吃得多,百姓对此就不大抵触;再加上华莲宗时时引导,僧人不以食肉为耻,主公又率先垂范,百姓自然没有怨言。”

“开饭,开饭!”

龙造寺大石挥舞着大勺,大声吆喝,把木桶敲得咚咚山响,他身后,十余口大锅一字排开,热气腾腾。每口锅旁边站了一名伙夫,同样手执木勺,准备分发饭食。

楯冈一铁咚咚咚走上前来,一抬手,每口锅前都站了六人,人人一手执木碗,一手握木筷木勺,依次走上前,等候伙夫舀饭,舀满饭碗,还要欠身道一声谢谢。

队中最前一人为队官,他出列等候,待火伴人人舀满饭碗,最后一个上前,跟在离开的伙伴队尾,朝前面走去。

上田哲三站在一旁看着,他问咫尺和尚:“大师,这是前队在用餐么,人数似乎少了许多?”

上田哲三愣了一下:“华莲宗僧人也食肉?”

张长云道:“有何食不得?口有荤腥,心有佛祖,身行善事,总比那些口中仁义道德,却对百姓行敲骨吸髓之事的欺世盗名之辈好得多。不知上田大人以为然否?”

三人正聊着,前队已经取食完毕,第二波来取餐用餐的是中队——百姓队。

前队后队都是战兵,纪律严明,秩序井然,除了接过饭食时那一声谢谢,静寂无声。百姓队就不一样了,嗡嗡之声不绝于耳,队伍也有些散乱。

上田哲三心道:百姓不习行伍,不知约束,兼以众口难调,这一餐饭吃下来,没有一两个时辰,如何收拾停当?起初几日,大伙精神紧张,再加上有几分新鲜感,还能听招呼,这五六天走下来,俱都疲了,要如何收拾?

咫尺道:“是前队。吃饭是按照前中后队次序,前队后队都是战兵队伍,他们用餐须留下一半人留守,轮换就餐。”

张长云补充道:“现在我等还没有完全离开归义城区域,不能放心,等到了安全地区,各队就可以集中就餐,只放出斥候哨探就可以了。上田大人,这五六日下来,您可还习惯?”

上田哲三笑眯眯道:“习惯,习惯,与各位同吃同住同走路,老夫觉得神清气爽、身轻体健。只是饭食有些特别。”

张长云笑道:“上田大人在归义城时,美食佳肴不知享用了多少,这行军路上的粗陋饮食,自然不能相比,让您见笑了。”

上田哲三赶紧摇手:“张先生说哪里话来!这野菜杂烩的大锅饭食,吃来别有一番风味,伙夫颇为用心,差不多是顿顿不同了,行军路上能做到这一步,其中辛苦,难以言表——老夫不是嫌弃饭食不好,只是,只是——”他拖了个长音,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斟酌了一番,终于鼓足勇气道:“此中肉类颇多,若是百姓,倒也罢了;叫那些武士战兵也整日价吃这些东西,似乎不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