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游(2)(第1 / 2页)
金腾香瞪大了眼睛:“您专门研究过那段历史吗?”
“感兴趣罢了。还有,从个人因素来讲,当时华莲宗的主持咫尺和尚与净心宗主持空迢和尚私交甚笃,又都怀有拯救天下苍生的大宏愿,只是净心宗沉疴日久,改良不便,于是空迢大师便为咫尺大师提供了不少助力,希望由而灵的华莲宗探出一条路来。否则,以当时广目町的微弱实力,只要一阵风过,就会被连根拔起啦!不能简单地认为,什么事都是聂清风做的——你干什么?”
金腾香拿着笔杆塞到聂清风嘴边:“请您务必多说一点!刚才这些,史书上都没有的!两位主持私交甚笃,您是怎么知道的?”
聂清风有些尴尬:“稗官野史,难登大雅之堂,无可奉告。”
金腾香轻轻叹了一口气,用幽怨的眼神看着聂清风,但也就是一瞬,她很快恢复了神采,抬手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我们去广目町的冶铁工坊看看吧!”
经历了数百年沧海桑田,隐藏在黑海森深处的广目町遗址依然保存着原貌。但原本的安宁寂静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喧闹的人声和涌动的人潮。
自从聂清风带领新生的广目军顶住了南海道军的攻势,这一带就再也没有经历过兵火。朝日国建立后,这里作为聂清风白手起家的基础,拿到政府的特殊津贴,保留了原有的面貌。朝日的许多旅游公司都把这里作为系列旅游项目的第一站。
走进广目村,除了醒目的红色消防栓提醒聂清风现在的时代,一切恍如昨日。参天的古树,光滑的、长满青苔的井沿,低矮的茅草屋,还有排列如菜畦般整齐的华莲宗长生禅院。
聂清风问金腾香:“我们先去哪里?”
“咦,您不先在村里走走看看僧俗和居的风貌吗?”
走进冶铁工坊前的广场,一座醒目的铜质雕像伫立在广场正中。
这是一组群像,雕塑了六七个人物。许多游客正高举相机手机咔嚓咔嚓的拍照,还有一个像是记者的站在雕像前眉飞色舞地说着什么,她身前的摄影师也正忙得不亦乐乎。
“这是……”
聂清风笑道:“这僧俗和居我也听说过,烦劳您讲一下吧,看看与我所知是否有别。”
“和洲佛教源自华夏,地位颇高,和洲僧侣地位超然。聂清风生活的那个时代,关东净心宗、华莲宗,关西日高宗都是数一数二的大门派。除了华莲宗这后起之秀,净心宗和日高宗平分天下。可惜两宗主持心术不正,一个妄图以佛入政,建立的地上佛国,一朝覆亡;另一个品行不端,投靠朝仓步勇,大失天下人望,和洲统一后式微。只有华莲宗,以微末宗的地位,持守正道,紧附北海王骥尾,最终成为和洲第一大教派。”
聂清风微微点头,目前为止,除了附骥尾一句有拍马之嫌,其他与史实基本相和。
金腾香接着介绍:“僧侣在和洲地位超然,战国时期,佛门寺院占有大量田产,不少宗派都仗势欺人、兼并土地,甚至干预诸侯政事,比如净心宗。而华莲宗却走的是亲近百姓的下层路线,将逃亡来的百姓统一组织起来,教以垦荒百工技艺,在乱世中开辟了一块的乐土。”
聂清风补充道:“华莲宗与华夏关系特殊,创始人莲通和尚就是华夏人,后来历任主持都虚心向华夏学习,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比如冶铁、耕织,都掌握在华莲宗手中;再加上广目町地僻民穷,不太被人注目,许多政治经济方面的改革就可以放手一试。因此,华莲宗僧人与当地百姓之间并非封建主与农奴关系,而是一种初级的封建国家与国家佃农关系。还有一点,华莲宗返给佃农的福利相当高,因此‘僧俗和居’这种他处罕见的景象在落后的广目町出现了。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与其说是它附北海王骥尾,还不如说是聂清风受了华莲宗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