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出来混要讲诚信,说叫爷爷就叫爷爷!(第2 / 3页)
“淡竹织壳为防风,一朵红花藏当中,熟地或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仗此公。”这四句话是一首诗谜,而谜底正是“灯笼”二字。
李东明悬壶济世数十年,除了医术高超之外,更为人称颂的是品德高尚,德艺双馨,当真称得上“医者父母心”这五个字。
他行医多年,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有病人前来问诊,就不辞辛劳替大家诊治。经常是三更半夜挑着灯笼出门,走几十里山路替人诊治。
因此,他用几味中药为喻,写下了这首谜底为灯笼的诗谜。并在他临终之前,把这诗谜作为家训,郑重的传给了儿子。为的就是要告诫自己的子孙,病人度日如年,身为医者,不能只图安逸。只要有人求医,当不辞辛劳,哪怕要挑着灯笼,也要随时前往诊治。
李东明死后,他儿子深受其父的影响,一生兢兢业业,治病救人。
众人凑上前去,都抢着看去,却发现纸上端端正正的写着一首四言的诗谜。
“淡竹织壳为防风,一朵红花藏当中,熟地或须用半夏,生地车前仗此公。”
围观的众人之中,稍有中医常识的人已经看了出来,这首诗中蕴藏的数种中药:有织壳、防风、红花、半夏、车前草等等,凑在一起,却是一首诗谜。
大家都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此时此刻马小震忽然写这一首四言的诗谜干什么。
众人心中都是一片迷茫,可是那李悟真看着这四句话,瞳孔骤然收缩,浑身开始颤抖不已。
百年时光,弹指而过。悟真堂很快传到了李悟真的手中。
这一首诗谜,李悟真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铭刻于心,可是这现代社会与百年之前毕竟有了很大不同,现代医学越来越发达,可是看病也越来越模式化程序化,几乎与金钱利益直接挂钩。不知不觉中,李悟真深受影响,祖父传下来的家训,渐渐的忘了个干净,慢慢的把一个“利”字摆在了当先,却把一个“德”字忘在了脑后。
他和马小震这三场医道的比拼,马小震医术之神奇,本来就像是给了他当头一棒,让他瞠目结舌神魂错乱。脑子里一片混乱之时,马小震又忽然写出了他自幼熟读的这一首诗谜,刹那之间直如暮鼓晨钟,振聋发聩。
一瞬间,李悟真只觉得脑子里一片清明,蓦地想起了种种往事,祖父与父亲为了病人奔波劳累,不辞辛苦的记忆片段,就像过电影一样纷纷涌现在他的脑海里。又想起自己这些年攀附权贵,对病人反而居高临下的态度,心中又是惭愧、又是惶恐、又是惊惧……
大家看他这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心里都是一惊,暗想难道这四句话里有什么玄机?
马小震走到李悟真面前,轻声说道:
“你身为百年名医之后,不思专研医术,传承大夏医道。反而一心只想攀附权贵,把前来求医的患者拒之门外,你可对得起你祖父的在天之灵吗?”
马小震这一言既出,李悟真如遭雷击,脑子里顿时炸开了锅。
所有人当中,只有李悟真自己一个人心里清楚,马小震写的这四句诗谜,正是他祖父李东明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