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895淘金国度() > 第0272章 唐山巨变(一)

第0272章 唐山巨变(一)(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10月29日,直隶发生滦州兵谏。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第三十九协协统伍祥祯、四十协协统潘榘楹、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第三镇第五协协统卢永祥等人,在直隶滦州打电报向清政府提出类似最后通牒的十二条,要求在本年内召集国会,由国会起草宪法,选举责任内阁,并规定皇族不得充当国务大臣。

10月30日,云南同盟会会员李根源联合新军标统罗佩金及管带唐继尧等人率领新军发动重九起义,次日占领昆明,成立云南军政府,将云贵总督李经羲礼送出境,推举罗佩金为都督。

而与此同时,史密斯传回来的一个电报引起了叶枫的关洋,虽然这则消息在整个清政府面对武昌起义的决策当中并非太引人注目,但叶枫却深知这一个决定对未来中国政治局势的影响,因为清政府启用了早先被罢黜的原北洋军首领袁世凯,以稳定北洋新军。不过袁世凯未获命亲自主持镇压行动,所以这个决定除了叶枫,谁也不知道这个决定的影响力居然会如此深远,正是有了袁世凯的出面,将整个强大的北洋军系统拧合在一起,具备了与南方革命党人谈判,获取革命胜利果实的雄厚资本。

1911年10月15日,湖北军政府面对来势汹汹的清军,积极扩军备战,来自各地的学生,工人,农民踊跃投军,商界也慷慨支持,使军政府在不到五天的时间内扩建成四协兵力,约两万民军。军政府同时作出了首先扫荡汉口残敌,然后向北推进,阻止清军南下的决定。

起义军与南下清军于10月18日正式开始接战,革命军初战告捷,两天内即占领了大智门火车站和刘家庙,造成以三道桥为界的南北大对峙局面,因激战主要地点在汉口,汉阳,而汉口旧称夏口,所以这次战役也被称为阳夏战争或阳夏保卫战。

阳夏战争的未来结果暂时无人知道,除了叶枫,这场阳夏战争若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一起普通的局部战役,是清军镇压革命行动一个前奏。只有叶枫知道,正是这个阳夏战争让革命军和清军陷入拉锯之中,为全国革命争取了时间,为全国革命力量增强了信心,随着清军兵力调动,整个清王朝的军事力量都被调来调去顾此失彼,为其他省份的革命行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阳夏战争坚持到第四天,也就是10月22日时,湖南共进会会员焦达峰、陈作新

第272章 唐山巨变(一)

阿拉斯加的这次会议并未能作出什么决策,但是阿拉斯加国内各界这段时间对唐山的关注程度却是呈几何式提高,中央情报局,外交部驻唐山大使馆,甚至驻唐山的移民官员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情报送到费城。情报局的情报更是不只一天一报,基本上只要武昌战局有重大变化,史密斯就会向自由宫报告一次。

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聚集在湖北咨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余人外,还邀请了湖北咨议局局长汤化龙,副局长张国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这个会议从一开始就没有区分色彩,但是这也是由武昌起义人员本身成份复杂决定的,区分色彩则无法将所以力量团结在一起,这也注定了即使革命胜利后,革命军内部的意见分歧也会非常严重。

而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堂尔皇之的登上湖北都督之位就是出自于旧军官吴兆麟的提议推举,汤化龙成为民政总长也是各派平衡的产物,实际上武昌起义后,湖北的军政大权并未实实在在的控制在革命党人手里,而是掌握在立宪派手里,同盟会的力量更是有些势弱。这其中有同盟会一开始并非武昌首义的第一倡导组织者,起义发生后,革命党领袖黄兴、宋教仁等人又尚未抵达武汉,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革命党提不出更好的,更有说服力的人选的原因。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晚上即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了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年,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为黄帝纪元4609年。

,按照早先与湖北共进会立下的相互响应起义的约定,率领以会党和新军组成的队伍在长沙发动起义。湖南巡抚余格诚逃走,巡防营统领黄忠浩被斩首。起义军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南军政府,推举焦达峰为都督,陈作新为副都督,并发布《讨满清檄文》。

10月22日,陕西同盟会会员井勿幕、钱鼎、景定成等人同陕西哥老会联合,发动会党和新军的革命分子同时起义,经两天激战控制西安,护理巡抚钱能训逃走,西安将军文瑞投井自杀。起义军成立秦陇复汉军政府,推举原日知会会员,新军队官张凤翙为都督。

10月23日,江西同盟会会员林森、蒋群、蔡蕙等人策动九江的新军举行起义,胜利后即宣告独立,次日成立九江军政分府,推举第二十七混成协第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为九江军政分府都督。

10月26日起,清陆、海军发动前后夹攻,湖北民军被迫退回汉口市区。29日,第二军军统冯国璋到汉口督军,下令纵火焚烧,大火烧了3天3夜,汉口的繁华街道变成一片焦土。但是短暂的胜利已经无法挽回整个颓势了,经过数天准备,新一轮各省独立、起义时机成熟,整个中华大地又开始爆发出新一轮强大的革命洪流。

10月29日,就在冯国璋纵火烧城的同一天,山西同盟会会员、新军标统阎锡山联合姚以阶、黄国梁、温寿泉、赵戴文、南桂馨、乔熙等人发动新军在太原起义,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宣布成立山西军政府,推选阎锡山为都督。

新成立的军政府建立了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咨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且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将武昌起义的消息传遍事个中华大地。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其中过程正如叶枫所料,掌控全部武汉三镇只在指掌之间,真正的考验在于随后清军的反扑。

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让整个清廷震动,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清政府的反应也相当迅速,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稳定湖广局势不至继续恶化,同时下令停止永平(今河北卢龙县)秋操,命令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节制湖北省各军及各省赴援军队,全面镇压湖北乱军。

13日,又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切断大江两岸及三镇之间的乱军联系。

14日,清政府又编组一,二,三军,以随陆军大臣荫昌赴湖北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亲自担任第一军军统,也称总统(这职务容易让人误会啊);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北洋军骨干冯国璋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皇族载涛为军统,三军组建即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