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7章 鞑子!第三次入寇(第1 / 3页)
要是别的傻瓜带领大金军,陷入敌人的陷阱,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皇太极一点都不奇怪。问题是,带领大金军进入山东的,绝对不是傻瓜。这个人是多尔衮尽管两人之间有很深的矛盾,颇有点水火不容的味道,但是,皇太极对多尔衮的军事才华,绝对是佩服的。
单纯就军事才能而言,皇太极自认多尔衮要比自己出色。然而,就是这个多尔衮,居然在山东折翼了多尔衮的这次折翼,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已经够得上是对大金国的重创。四千多人的损失啊,在大金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
同时,皇太极还改变了以前努尔哈赤一味动兵的做法,增加了政治博弈,增加了计谋的运用。借崇祯的手杀了袁崇焕,就是皇太极阴谋手段的表现之一。一条简单的反间计,就要了袁崇焕的命,效果要比动用军队好得多了。
此外,皇太极还非常注重汉人的力量。他开始察觉到,要节省大金军的兵力损耗,一定要借用汉人的力量来对付汉人。汉人的人口太多,在充分满足军队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太多的派系,太多的山头。汉人内部矛盾重重,争权夺利,有些人在明国内部,没有出路,于是就跑到大金国来。
他的重要谋士范文程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来投的孔有德也是其中之一。以前,努尔哈赤对范文程等人,是不重视的,只是要他们负责写写文章,做笔帖式的干活。皇太极掌权以后,将他们当做了谋士,不断的从他们那里获取知识和计谋。汉人最了解汉人,皇太极一向是这样认为的。
对于孔有德的来投,皇太极同样是非常重视的。孔有德带来了他渴望已久的红夷大炮,还有懂得铸造红夷大炮的葡萄牙工匠。大金国除了缺人,最缺的就是红夷大炮了。没有红夷大炮,单纯依靠大金军目前的装备,根本不可能攻克山海关防线。
现在,孔有德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孔有德到来沈阳的时候,皇太极亲自出城迎接,还给了孔有德前所未有的拥抱礼。在满人的礼节里面,拥抱礼是相当高规格的,更何况是皇太极的拥抱礼。后来的事实表明,孔有德的确是被感动了,从此对大金国死心塌地的。
第517章 鞑子!第三次入寇
换言之,只要死得有价值,皇太极并不怕死人。但是,如果死人没有价值,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好处,皇太极就要骂娘了。不但皇太极骂娘,整个大金国都要骂娘。大金国绝对不会无端的浪费自己勇士的性命,这是最基本的立国原则。否则,以满族的这么点人口,怎么伤亡得起?
反观明国就不同了。明国的人口简直是无限的。随便一个府的人口,都可能和满族持平。甚至,有些比较大的府,人口比满族的全部人口还多。而明国至少有几百个府。换句话来说,就是人口至少是满族的几百倍。明军战死一批以后,还可以再来一批,从来都不会缺乏兵源。
现在的明国,实力虽然削弱了很多,没有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但是在人力资源上,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只要有足够的武器,还能武装起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的军队。明军的问题,不在于兵力,而在于训练和指挥。一旦明国出现一个天才枭雄,能够将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上来,大金国马上就要感受到沉重的压力。
以前,努尔哈赤采取的是和明国正面交战的策略,固然是歼灭了大量的明军,但是自身的损失也不少。或许,单纯从伤亡数字来看,大金军的平均伤亡只是明军的一成都不到,甚至,一个大金军的伤亡,可以换来二三十个明军的伤亡。然而,即使如此,这样的消耗,大金国也是承受不起的。
从实际效果来说,皇太极要比努尔哈赤取得更多的成果。努尔哈赤在军事上无法取得的成果,都被皇太极用政治的手段取得了。皇太极征服了朝鲜,征服了蒙古大草原,将大金国的势力,扩展到辽东的每个角落。在辽东,除了山海关一线,再也看不到任何明军的存在了。
大金国的八旗制度更加的完善,牛
录的数量更多,装备更好,战斗力更强。皇太极还组建了汉军旗,将那些愿意给大金国效忠的汉人军队,都编入了汉军旗。同时,他还准备将蒙古人也按照八旗制度编制,将蒙古人进一步的融合到大金国里面来。甚至,汉军旗他也准备分拆为八旗。这样一来,大金国就将拥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三股巨大的力量。
大金国在皇太极的带领下,国力不断的增强,军队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两次入寇以后,大金国的国力,更是达到了一个顶点。皇太极深深的为自己的能力感到自豪。他坚信,在自己的带领下,大金国一定会被明国更加的强大。他甚至已经在策划第三次的入寇。
然而,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张准突然出现了,虎贲军突然出现了。对于大金国来说,张准和虎贲军,简直就是一个怪胎。以前,皇太极根本不知道张准,根本不知道虎贲军的存在。接到辗转送来的情报,皇太极怎么都无法相信,大金国居然会在山东损失这么多人。
大金国的人口增加得非常慢,在短时间内,勇士的数量,基本上是恒定的。八旗架构,已经将所有的壮丁,都编入了军队。没有任何人能够例外。这意味着,大金军死一个就少一个,死两个就少两个。要补充损失,就要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萨尔浒战斗的时候,努尔哈赤下令十一岁以上的男丁,都要参加战斗,可想而知人力的紧张。
偏偏大金国地处苦寒之地,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都不发达,孩子的出生率不高,成活率也不高。一百个出生的孩子里面,最后能长大成人的,可能还不到五十个。就算一切顺利,每年能够补充到大金军里面的壮丁,也不会超过三千人。
反观明国,在军队之外,还有大量的壮丁,只要出钱出粮,将他们招入军队即可。辽东的明军,已经被大金军歼灭了好几次,现在依然保持着三十万左右的兵力。可见明国的人力从来都不会匮乏。从这个角度来说,即使是五十个明军,换一个鞑子,都是非常不划算的。大金国伤不起啊!
自从担任大金国的大汗以后,皇太极就改变了努尔哈赤以前的做法,不再去攻打明军坚固的山海关防线,而是采取避实击虚的策略,尽可能的掠夺明国的人口和物资,不断的增强大金国的实力。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大金国的人口损失。第二个是可以掠夺到更多的汉人人口。尤其是汉人的女子。
皇太极积极鼓励满族人和汉人女子生孩子,以增加大金国的人口数量,但是,为了保持满族人的纯正,满人不得和汉人通婚。满人和汉人生下的孩子,地位要比纯粹的汉人奴隶高一些,却也高不到哪里去。他们是大金国的后备力量,是生产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