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进退两难的李自成(2)(第1 / 6页)
再说,这里面还有个不能明着说出来的原因。如果起义军协助虎贲军攻打西安府,说不定可以浑水摸鱼,捞到一点好处。要是不参与,那就什么好处都落在虎贲军的口袋里了。瘦死的骆驼
比马大,西安府的朝廷,就算再穷,都要比起义军好一点。
当然,李自成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他看到的,乃是起义军的数量虽然减少了,只有两万人左右了,质量却提升了。以前,起义军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正规的训练,都是在战斗中学习战斗技巧的。现在,已经可以系统的训练了。
因此,李自成有充分的理由认为,自己部队的战斗力,是要比以前更强大了。部队的更强大,让李自成觉得,自己在虎贲军的面前,没有必要那么低声下气了。或许,李过的割据关中的提议,的确是可以认真考虑的。
就算不能割据整个关中,最起码要割据西北一带。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就向后撤,撤退到宁夏一带。宁夏的河套平原,还是比较富裕的,也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宁夏当地的地主武装,实力也不是特别的强大,肯定不是起义军的对手。
根据情报,目前的宁夏主要战将,乃是前宁夏总兵官马世龙的三个儿子,马献图、马负图、马呈图。这三人对明廷是忠心耿耿的,肯定不会轻易投降起义军。但是,这三人的军事指挥能力都不强,李自成自信,肯定可以消灭他们三个。
按捺下内心的各种想法,李自成让李过将情报宣读了一遍以后,脸色冷峻的看着自己的每个部下,缓缓的说道:“情况就是这样,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第1055章 进退两难的李自成(2)
李自成自从在固原州常驻以后,部队的人数,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机会流动作战了,就没有办法抢掠更多的财富和粮食。整个陕西地面,包括西安府在内,基本上都已经是一片的白地。
没有财富,没有粮食,自然就养不起太多的军队。李自成试图效仿虎贲军,在固原州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可是搞来搞去,却始终没有太大的起色。过去三年见,固原州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始终是不足的。李自成必须削减更多的部队,投入更多的人力进行生产,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饿死。
粮食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有主观上的,有客观上的。陕西大部分的地区,干旱情况都很严重,没有足够的水源灌溉田地。固原州和周边地区,干旱情况几乎是最严重的。大部分的田地,根本无法播种。就算勉强能够播种,亩产量也不过是百斤左右。
作为穿越者,张准懂得红薯、玉米、土豆等农作物的重要性,在干旱的缺少水源的地方,大力的推广这些干旱作物。张准的命令,是不许有任何的田地丢荒。你要是实在没有人手管理,那将红薯藤之类的,往田地里插下去,以后就不要管了。
张鼐随口说道:“我们要不要一起去攻打西安府?”
周围的人,都下意识的看了张鼐一眼,却又没有说话。
张鼐的意思,显然是有点讨好虎贲军的味道。攻打西安府,可以给虎贲军一个好印象,万一以后,嗯,是万一,起义军真的不得不依附虎贲军,那虎贲军肯定会给起义军一点好的待遇。
当然,这也意味着,他们从此以后,就要成为虎贲军的队伍了。以虎贲军的本事,他们想要玩车箱峡的那一套,只怕是没有可能了。以张准的个性,根本不会给他们玩车箱峡的机会。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不肯主动的出兵西安府,帮助虎贲军拿下朝廷。那么,就意味着起义军,要失去最后的机会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机会一纵即逝。以后想要讨好虎贲军,那就难了。
没有人管理的红薯藤,要么,是运气特别好,能挂果。或许单藤挂果很少,数量多了也是不错的。要么,是运气特别不好,一个红薯都没有。不过,就算一个红薯都没有,也可以用来喂牛或者喂猪,总之是不能浪费了。
当然了,你要是不种红薯藤,改种苜蓿,那就更好了。虎贲军骑兵部队,需要大量的草料。苜蓿,就是不可缺少的草料成分之一。总之,不管你种植什么,就是不能丢荒。每次张准骑马路过,要是发现丢荒的田地,就意味着有人要承担责任了。
然而,李自成和身边的人,并不知道这一点。或许他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他们做不到。又或者是不愿意去做。他们的水平,限制了他们在内政方面的发挥。由于张准的到来,历史轨道被改变,宋献策等人,都改投在了李岩军团,改投在了虎贲军麾下。在李自成等人的身边,并没有出色的文人辅助。
事实上,在分田分地方面,起义军做得也没有虎贲军彻底。起义军安定下来以后,想当大地主的人,其实很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分到的田地,尽可能多一点。在权力的支配下,起义军的高层,自己霸占了比较多的田地。
比如说,高一功自己,就划走了五百亩的田地。刘宗敏的数量还多一点,超过六百亩。李自成是最多的,有七百亩。其他的高级军官,也都或多或少,拥有比别人更多的田地。这在某些程度上,也削弱了起义军官兵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