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李纲的心思(第2 / 4页)
萧天吃了一惊,不由瞪大了眼睛。
李纲呵呵一笑,伸腿下地,背着手在屋中来回踱了几步,这才淡淡的道:“学而优则仕,又道是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本就是世人读书的最终目标。然则,春闱每三年一次,每次除却头甲三名外,二甲、三甲皆百余人,也就是说,每三年,我大宋便会多出候补官员三百余人,这还不算圣上额外开的恩科,以及各王公勋贵的荫补。
而大宋自立国以来,重视内政,宽仁体士,及至先帝时,更是首倡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由是至今,各级官员不患寡而患众,不患众而患不为。
然则以我朝官制所限,官员七十,方可强制致仕。如此,历年科考所出之才,倍数于所缺之位。若想出缺,则必有推荐方可,遂尔,门下之风始盛。”
说到这儿,老头回头看了萧天一眼,脸上显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李纲一愣,随即笑道:“如此,不如便由我为你取一个可好?”
萧天对于这个,并无什么概念,自是无可无不可,当即谢过。
李纲微一沉吟,道:“天,颠也;颠,人之顶也。便叫顶之如何?”
旁边宋五喃喃念道:“萧天,萧顶之………不错不错,这个字好,字如其人,萧兄本就是顶天立地一男儿,这个却是绝配。”
萧天听他说的热闹,自己暗暗念道几遍,也觉顺口,心中欢喜,连忙再次起身谢过。
萧天脸上微微一热,知道方才的心思被人看破。老头儿这般费事说了一通,其实就是向他解释,为何有这许多人奔走求告,甚至连他这种遭罢黜的宰相,都要来献媚的原因。
无他,僧多粥少耳!
想想这些人,十年寒窗苦读之后,又战战兢兢好容易过了独木桥,临到了,却因无人推荐,而只得无所作为。无所作为,便只能比之寻常百姓稍稍多得几两口粮,换成谁也受不了啊。
他只看到表象,便以此看不起人家,甚而颇多不屑讥嘲,其实是有些脱离现实,矫枉过正了。
两边厢经了这番认亲赐字,关系大进了一步,再落座说话时,便随意了许多。
萧天想起刚才李纲说了一半的言语,便不由笑问起来。
李纲笑着摇摇头,问道:“顶之当知道,今日来此之人,大半都是为了什么?”
萧天一愣,不明白他什么意思,只是想起白天和宋五还有徐长卿两人的交谈,便点头道:“这个自然知道,应该都是为了结识叔父,以求个日后的进身之阶罢了。”
李纲目光一掠,捕捉到他嘴角一闪而逝的讥讽,也不点破,只点点头,微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只是,你可知道,这又何尝不是为叔的心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