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孝惠传奇 > 第十五章 中宫有喜 董鄂晋升

第十五章 中宫有喜 董鄂晋升(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太后被皇帝问得张大了嘴巴:“你……你不学着如何学习治国之道,倒学起汉人‘盗媳为妃’了……”

皇帝已经等不及了,他继续道:“不仅‘盗媳为妃’,还有‘陈平盗嫂’啊,皇额娘!皇额娘是否记得,当初多尔衮是如何协迫皇额娘下嫁于他的吗?!”

听到这里,太后觉得一阵头晕目眩,皇帝仍自顾自说道:“朕没有记错的话,当初在多尔衮要求下嫁时,皇额娘并未反对啊!皇额娘不反对,并不代表儿子不反对,为何,当初还要以朕的名义颁布诏书说皇额娘下嫁摄政王?!”

太后已瘫坐在椅子上,苏茉尔不敢阻拦皇上,皇帝继续信口开河:“如今,朕这就去拟旨,封董鄂氏为皇贵妃,为了彰显我大清国威,彰显皇额娘的懿德,儿臣还是以‘仰承皇太后慈谕’之名颁布圣旨,考虑到皇额娘凤体欠安,儿臣可以暂缓拟旨。不过,‘暂缓’不代表‘不拟’,儿臣择日会告知皇额娘,皇额娘请放宽心。”皇帝的语气不重,却透露着不容拒绝的天子之威。

皇帝自封了太后之口之后,便再无任何阻挠。他本想先让宛若协理六宫,过半年再封为皇贵妃,但是他等不及了,到了八月,他不顾一切地封宛若为皇贵妃——仅次于皇后。

“什么?!”太后一脸惊愕,“皇帝!你在搞什么?!昔日,博果尔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你忘了吗?贤妃的入宫,引发了多大的风波,你忘了吗?伊人不过昨日才入宫,你让她怎么压得住众嫔妃,怎么压得住众奴仆?!”

“儿臣知道”,皇帝平静地道,“论资历,宛若确实比不上其他嫔妃,朕看重的不是资历,而是才能。昔日,皇后入宫不过三日就执掌凤印,皇后能行,为何贤妃就不行?贤妃,德、言、容、功哪样比不上皇后?只不过她的生母是汉人,这正是我大清‘无分满汉,天下一家’的象征!儿臣亲政不过数年,儿臣需要皇额娘的支持,连皇额娘都不支持儿臣,儿臣将如何在群臣之中立足?”

太后觉得皇帝言之有理,但是又觉得不妥,她劝诫道:“你的想法,皇额娘都明白,只是,当初惠儿入宫三日便执掌凤印,那是因为她是来自蒙古,历来大清后宫有名位的后妃都来自蒙古,这点上,惠儿执掌凤印当然不会有人反对;可如今,贤妃说起来是半个汉人,你让朝臣、让嫔妃如何信服?!再者,贤妃的入宫,引起了多大的风波,你都置之不理吗?!”

皇帝无言以对,他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皇额娘,儿臣有一提议,不知皇额娘意下如何?”

太后正苦于劝诫皇帝,闻得此言,她试探着:“说来听听。”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儿臣是想,皇额娘担心的贤妃压不住众人,那不如晋贤妃为皇贵妃,低皇后一等而高于众嫔妃,如此便可。皇额娘意下如何?”

“皇贵妃?你从哪弄来这个新名词?刚入宫两日就要晋升?!”太后极不满意。

“皇额娘,儿臣听闻,在明朝就有宣宗立孙氏为皇贵妃的例子,另外明宪宗曾立万氏为皇贵妃,明神宗曾立王氏为皇贵妃……”

“等等,怎么都是明朝的?皇帝,你就嫌现在反清的势力不够张狂吗?封个宠妃还要效仿明朝?!”

“行,皇额娘。不说明朝。”皇帝调转话题,“就说唐朝吧。唐玄宗曾封儿子李瑁的王妃杨氏为贵妃,照样开创了著名的‘开元盛世’,朕封自个儿的贤妃为皇贵妃,这应该无甚不妥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