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 第1章 富贵险中求

第1章 富贵险中求(第4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臣有本奏。”礼部侍郎出班,“皇上登临大统,乃众望所归,然,承继大统,父…子继,才合乎礼法;

懿文太子人厚贤明,臣恳请皇上,追谥懿文太子为皇帝,灵牌移入宗庙正殿!”

“臣附议。”

这也是后人,为何用年号称呼明朝皇帝的原因,如洪武、永乐、嘉靖……

(ps:其实清朝也是继承了明朝体制,一人一年号,如乾隆、康熙……)

朱允炆听说自己的年号议出来了,顿时精神大振,“是什么?”

“建文!”

礼部尚书恭声道,“建,取建立功业之意;文,取灿若文锦之意;建文,寓意着皇上建立灿若文锦之功业。”

抬眼瞧了瞧李青,又看了看齐泰、李景隆,他心里逐渐有了底气。

清了清嗓子,“众卿可有本奏?”

“皇上,臣有本奏。”礼部尚书出班,“微臣和礼部侍郎、郎中、翰林学士……已商议出明年皇上要使用的年号。”

今年是洪武三十一年,虽然老朱挂了,但为表尊重,年号还是要继续使用,到过了年才能使用新皇帝的年号。

其实在朱元璋之前,年号大多都是不固定的,一任皇帝少则一个,多者数个,甚至十数个年号。

其实,还有一点他没说,之所以议定建文,也是为了告诉勋贵,属于文臣的时代来了。

朱允炆很喜欢这个年号,一来,他的名字里有一个谐音字,二来,他没有勋贵武将的根基,用这个年号再合适不过。

“好,议的好。”

朱允炆嘴角浮现满意笑容,随即又想起皇爷爷的教导:帝王应当息怒无形于色!

于是,迅速收敛笑意,又道:“诸位爱卿可还有本启奏?”

唐高宗就用了14个,武则天更是用了17个,不可谓不多。

但老朱的年号是自己取的,他个人也十分满意,取:洪大武功之意。

他不愿让文人再议,用以否定自己,因此一直沿用下来,终其一朝未曾改变。

他不改,后世之君自然也不敢改,所以有明一朝,所有皇帝都只用一个年号。

(战神当了两次皇帝,不在此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