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老朱:阻挠改革?抄家灭族处置(第2 / 5页)
“臣等以为,不管是什么技术都必须要遵循百姓为先的宗旨,半年下来新技术只是将一部分作坊主发了大财,却让少部分的手工业者大量破产。
如此改革,简直就是倒行逆施。”
他们说这话的时候眼睛时不时瞥向了陈寒所在的位置。
不过由此引发的问题也终于爆发了出来。
大量的手工业者这次没有经过任何的煽动,就开始起来抗议新的技术的引进。
对他们来说新的技术就意味着棉布的价格更加的便宜。
但是大的作坊主们有大量的订单,有大量的工人能薄利多销,然而对于小农家庭来说这就意味着破产。
所以大量的百姓开始不满。
一派是以亲近明朝的派系主张的,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也要坚持进口棉布,前提是将粮食出口的价格提高。
另一派积极推动保护本国棉布市场,认为如果过度地引进了明朝的棉布,明朝的棉布在价格方面占据了巨大的优势,就会让朝鲜不得不依赖,从此之后朝鲜国人的穿衣服问题就要仰赖于明朝的恩赐。
如果两国之间的关系很好的话,那一切都好说但是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
国内方向。
而今天之所以会召开朝会就是这个意思。
朝堂上户部右侍郎给一脸的悲愤说道:“陛下!殿下!新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新气象,然,大量百姓失业破产,必将导致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微臣以为新技术的推广应当以温和的方式,润物细无声般,而不是疾风骤雨,让大量的百姓连吃饭都成问题。
依微臣的愚见,应当尽快收敛新技术的推广,多给百姓们准备的时间。”
下面的官员听完之后不少人都站出班列,抱着笏板道:“臣等复议!”
两个月接连输入二百万两白银之后,朝廷继续持续地允许百姓兑换宝钞。
二百万两白银全部兑换完毕,宝钞得到一定的升值,从三百三十文,涨到了三百五十文。
粮食收购方面江南的粮食大量入库,其中一部分经过官道辗转了几个月终于到达了西北地区。
百姓们终于和江南的百姓一样,吃到了便宜的粮食,西北地区一片欢欣鼓舞。
棉纺织业在珍妮纺纱机的基础上,投入了一次性能够纺纱三十二根的洪武纺纱机,效率得到了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