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记忆中的两个身影!(第2 / 2页)
白头翁拍了拍莫迪的肩膀,叹了一口气,才幽然的说道:“这个问题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困扰过为师,直到为师突破到意返之境才略微有些了解。象山公的武道和我等是截然不同的,他的一生,入世而逐,在庙堂内、在战场上求索,在文章里、在讲学中印证。若是加入宗派,抽离世情,反而会违背他心中的道,即便仍旧有所得,也不再是他的本心了。这就是所谓的‘持道而行,至死不悔’了!”
莫迪听到这里,脸上闪过一丝心领神会的笑意,点头轻声道:“是我的,孜孜以求;不是我的,分毫不取!”
“哈哈哈………….,你能有自己的领悟也是难得啊!”白头翁欣慰的拍手叫好。
这时,又有一个疑问闪到了莫迪的脑海中。
“那么,这样的人近乎完美,为何会有人行刺他呢?又是谁有这个能力将他杀死呢?”
白头翁听完这一切,显得出奇的安静,既不表示赞许也没有指责的意思,他的眼神看上去闪烁不定,一副顾虑重重的样子,嘴里重复着这些字眼:“白家?白家!崇儒镇?原来如此!难怪杀魁要对付白家了。”
“莫迪,若不是你提起,为师只怕也想不起那些往事。这个白家恐怕就是昔日秦川国象山公的亲族。当年就听说,白氏一族自从象山公被刺之后,举家迁移至水月国避祸,宗家主脉更是直接在此落地生根,如今看来,传闻的偏差不大。”
提到‘象山公’三字时,白头翁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一丝崇敬之色,可见此人的来历必然惊人至极。
莫迪从没见过有什么人值得师父露出这般神情,脑子里一下子有些转不过弯来。
紧接着,白头翁就满足了他的好奇心,“每个人都会有崇敬的对象,白象山正是为师年轻时的追逐的身影。他本是秦川国人士,自幼精学文武之道,抱大才、孕大器,一生崇儒,又极重武备。在其任职秦川国大司空的十年间,将区区一个弱秦打造的宛如铁桶一般。也正是依靠他铺就的坚实底子和流传下来的治国方略,秦川一国在短短数十年间就跃居九国之首,成为四方仰德的上邦。难得的是,他功成之后,并不贪恋权势,自愿放弃高官厚禄,转而开办学堂教书育人,门生遍布月属九国,虽贩夫走卒亦不拒之门外。说来奇怪,他一生笃信礼制,讲求尊卑,却又说‘百姓日用即为道’。姑且只能认为,世间再也不会有比他更能洞彻世情的人物了!当然,象山公的成就还不止如此,他的武学造诣也深不可测,据传九帝门曾派出执法长老欲将他收录门墙,竟被他直接婉拒。当时,所有知道此事的人都震惊于他的孑然风骨。”
这话一出,白头翁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目光变得极为暗淡,说不出的心灰意冷。
“杀他的人,正是为师的至交,前代杀魁——韩连华!这个人又是另外一个极端,一生奉行杀道,曾狂言‘天下无物不可杀’。为师和他的交情,其实源自于一次意外。那一次,正是为师的偶然出现,才令他成功的击杀了一个琅邪郡剑道高手。在杀手的世界,杀人不成反被杀是常事,那一次为师也算间接的救了他一命。他为了报答我,传授了为师许多武艺,对我又有着授业之恩。一啄一饮,似有定数啊。谁能想到,最后竟是他亲手诛杀了为师最为敬佩的象山公,这岂不是造化弄人吗?唉!”
这两人对白头翁而言,无疑都是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人。
听到其中的原委,莫迪意识到其中的复杂性,隐隐觉得自己的之前的处事手法还是过于激烈了。(未完待续)
白头翁一说起此人便滔滔不竭,连双眉都不住颤动。这一瞬他痛快的将记忆的闸门完全打开,显得异常激动。
至于一旁的莫迪始终静默声,对于此公的治国之能,他唯有敬佩二字,但并没有深切的体会。直到,白头翁讲到此人在武道上的惊人成就,才真正令莫迪动容起来,一股热血都涌了上来。
“宗门亲自邀请都被他拒绝,这….世间竟有这样的人吗?那可是凌驾于世俗之上的宗派啊!”莫迪神情激动,面红耳赤,嘴角更是微微抽搐起来。
他完全无法想象那等情形!
无数武道天才毕生追求的机会,居然会被此人弃之如敝履,这究竟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