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真相(第3 / 3页)
伯齐如此小看胡安丝托,不禁让孙旭东心中有气:只保十年,伯齐未免太小家子气。肃然说道:“太子爷如依标下所言,标下可让月明公主保我大鑫永无边患!”
********************************************************************************************************************************************
夕阳西下,血红色的阳光照在杜城城楼上,让冰冷的青灰色城楼变得很有几分暖意。城墙上正带着兵士巡哨的副将黄震走到垛口前伸头眺望,一阵风沙吹过,黄震眯了两眼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再次睁大眼时,就见远处有马队掀起阵阵尘土,连忙令亲兵道:“传令,先拉起吊桥,前方像是有胡子骑兵活动,待看清了再关上城门。”
来的约莫是胡兵的一个百人队,黄震见胡兵人数少,没有下令关闭城门,只是戒备着防止后面还有大队胡兵。百人队在鑫军长弓射程外驻马停了下来,就见中有两名胡兵摘下背上的长弓,对着城墙上拉弓搭箭,鑫军兵士领教过胡兵的箭法,急忙将头缩在垛口下,只用一只眼瞟着胡兵的动静。稍顷过后,就听长箭破空之声骤响,随即城楼上粗大的木柱被两支长箭猛然射入,长箭余劲未衰,箭杆急剧抖动,发出嗡嗡的声响。近处的鑫兵不由咋舌,距离已过百步,胡兵长箭余势还能如此劲道十足,确实令人佩服。转头再看胡子的百人队,已拨转马头风一般地向荒原冲去,翻飞的马蹄掀起漫天尘土,片刻之后待灰尘散去,百人队已是全无踪影。
“呸。”黄震喑骂一声,胡子真是来无影去无踪。兵士们已拨出了木柱上的长箭,却见两支乌木制成的箭杆上都包着一块绢,兵士们急忙取下交给了黄震。胡子还会来这一套?黄震接过一看,只见是两个用青绢做成的书封,上书着几个汉字,呈:鑫国太子伯齐谨启。一笔遒劲的隶书极有精神。
“和余被制自撞剑尖而死,以致此事颇难善后,标下也是难辞其究。”
“哦,以君武看来,和余如是没死,此事该如何善后?”
“自当让他供出幕后主使之人,另外还需挖出他手下的同党。”
伯齐看了孙旭东一眼,缓缓说道:“君武,和余死得极是该当,若是此时还活着,那我们才真是难以收场啊。”看着孙旭东愕然,伯齐却不理会,高声叫来门卫守护的侍卫道:“本太子和君武将军有要事相商,传令,屋中所有人等,包括你们一律退出去,不得招呼不得入内。”
孙旭东一看这阵式,只当是伯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手下人变得十分戒备了。却只见伯齐面带狰狞,咬牙低声说道:“今日下午,我便下令所有侍卫到你营中,只说是习练三日弓箭。待起更时,你亲带亲信之人将他们嘴全都堵上,绑出城后挖坑埋了。此事做得机密些,听清了?”
事情的真相事情的真相(未完待续)
孙旭东闻言大吃一惊,伯齐不加讯问便集体活埋,上百名侍卫中间肯定会有人被冤杀,这可有些法西斯的味道。望着伯齐满脸的杀气,孙旭东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心乱如麻、矛盾之极。伯齐心中暗哼了一声:虽是智勇双全,只是火候还是稚嫩了些,还须得多经历些风浪。于是叹口气说道:“君武,凡做大事者不可拘小节,妄行妇人之仁,必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这个你要记住了。”
孙旭东低头思忖,伯齐所说不无道理,和余手下侍卫中肯定有他的同党,但和余已死,有谁会主动出来承认自己就是和余的同党?既是无法甄别得清,不如一锅烩了干净。可是真要自己亲手坑杀这百余名侍卫,孙旭东却大觉不安,因为他相信百名侍卫中应该大多数都是辜的。正是犹豫不决,忽然想起方才在伯齐嘴中看到的金牙。抬头望望伯齐,只见他满脸都是殷切,终于狠下心,咬着牙点点头。
伯齐一直紧盯着他,见状心中大慰,心中默念着和余临死前说过自己太子当不长的话,稍顷过后才说道:“至于幕后之人,不追也罢。君武,现下我跟你说了你也不懂,许多东西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等时日久了你便会自知。好了,和余之事就不要再提了,这个吃里扒外的东西一去,我军势必不会再如先前那般处处被动,君武,你可有什么打算?”
孙旭东对未能生擒住和余确实惴惴不安,更不能理解伯齐为什么一反除恶务尽的常理,而不追究主使和余之人。尤其听伯齐方才话中之意,竟像是死和余比活和余更强,实是有些不可思议。但伯齐既然说了日后自知,就算心中存着老大的疑惑却不好多说。孙旭东刚刚见识了伯齐行事狠辣,原来想禀报胡安丝托之事不免变得有些犹豫,转念胡安丝托毕竟牵涉到军国大事,迟疑再三后还是和盘托出。
原来以为伯齐闻之会喜出望外,他从政几十年,不可能不知道像胡安丝托这种身份的重量。但大出孙旭东意料的是,伯齐闻听后只是淡淡一笑,恬淡地说道:“这月明公主可以有大用啊,起码可以保我大鑫十年没有边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