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探(第1 / 2页)
玉胭脂见如此情景,叹道:“英妹妹,说起来芷兰妹妹是你从山里带出来的,和你情同姊妹,感情最深,也最听你的话。如今她这般,也是因为没娘照看的缘故。不如这样,你干脆就做了这孩子的干娘,芷兰妹妹有了这样的倚靠,她才肯好好的将孩子生下来。倘若不是如此,她心里一直觉得孩子是罪孽,积怨成疾,可怎么好?”
徐英若听她如此说,想起茂仲景就恨得气不打一处来,面露气愤之色。玉胭脂见此说道:“如果你不肯当这个干娘,那就贸然认我好了!我虽然不比你和芷兰妹妹情深义厚,可是向来也拿妹妹当作是自己的亲妹妹。我也是个孤儿,我也知道没娘的孩子……”
说到这里,玉胭脂的眼泪忍不住顺着脸颊滚落下来。徐英若见她如此,慨然说道:“罢罢罢,看你竟然如此!我何曾不愿意来?芷兰妹妹的骨肉,就等同于是我的骨肉。就认我做他的干娘,贤哥哥做他的舅舅,这样可好?”
芷兰听了这话,感动得泪水横流,非要给徐英若、玉胭脂下跪磕头。这两个人哪里肯?拉她起来,好生宽慰,这才慢慢劝转过来。
春分过后很快到了清明。闵姊一早去山上采摘酱麦草做汁,给闵采臣他们做昆山的青团子吃。糯米浸入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包入豆沙或枣泥,再用芦叶垫底入笼,蒸熟之后热气腾腾,碧绿可爱。石云卿说道:“这个只看颜色就觉得精神。清明刚好阳气升发,情志畅达,有些酒来养气补身是最好的了!”
且说闵采臣几人住在昆山,虽说离上海不远,却安静许多。石云卿第一次到昆山来,闵姊亲自做了许多昆山美食招待,闵采臣、左宇飞等人带他四处游览一番。阳澄湖,高墟山,片玉坊,还有明代剧作家梁辰鱼的故居,牌坊门楼,蔚为壮观。这一日到了玉峰山,但见百里平畴,仅此一峰独秀。山色蕴藉蓊郁,云在山巅环绕游走,如同人间仙境。山上有北宋状元卫泾题名的文笔峰,石崖上刻着孟郊、王安石、张祜等历代诗人的诗句。石云卿见状非常喜爱,大赞玉峰山色之秀,人文之雅。尤其是那些刻在山崖上的诗句,大多出自名家,石云卿看了半晌,赞叹不已。其中有元朝郑元祐诗写道:
昆冈曾韞玉,此石尚含辉。龙伯珠玑服,仙灵薜荔衣。
又有元代著名画家张雨的《云根石》:
隐隐珠光出蚌胎,白云长护夜明台。直将瑞气穿龙洞,不比游尘汙马嵬。
石云卿含思半晌,默默记忆,说道:“难道这玉峰山产珍宝不成?为何历代诗人如此吟咏?”
闵姊笑道:“我早知道你们有这样的要求,所以上好的绍兴黄酒已经备下了!”说着让李东拿黄酒上来。石云卿喝了一杯,说道:“这黄酒是你们江南人的喜好,我们福建人却有些喝不惯。诺,我去买些白酒来可好?”
闵姊说:“你喜欢白酒,让李东去给你买一些回来。”
石云卿说:“怎么好讨饶老人家?我自去酒坊买就是了,顺便也在昆山小巷中听一听昆山腔的味道。这个地方真好,处处有弦歌吟唱,简直是桃源人家。”
石云卿说着就出去买酒,不多时拎着白酒回来,给自己倒了满满一杯,又吃了几个热腾腾的青团子,连连说好,软糯细腻,也不粘牙。石云卿见徐英若吃得开心说:“英姑娘!你在北京多年,应该也喝些白酒吧,要不尝一尝?”徐英若说:“甚么黄酒白酒,我一概不喜欢。”石云卿又问:“玉姑娘呢?你是纯正的北方人呢,尝一尝家乡的味道。”玉胭脂推不过说:“那就给我倒一点点,让我尝尝。”石云卿给玉胭脂倒了浅浅的半杯,又来给闵采臣、李东一人倒了一杯说:“只此一杯,剩下的可不给了。”闵采臣和李东都能喝酒,各自喝了一杯。大家欢欢喜喜,如同一家人一般。
到了黄昏晚饭时间,闵采臣忽然说道:“头有些昏昏的,又想干呕,似乎有患病的感觉。你们怎么样呢?”
闵采臣笑道:“你有所不知,这玉峰山又名云根,山内产奇石,晶莹如玉,洁白似雪。历来被当作昆山的人文灵脉。这些诗歌正是吟咏昆石的。”
石云卿赞道:“世上竟然有如此神奇之山,灵异之石,奇哉妙哉!”
众人一起回来,却不见当天的报纸送来。听见从上海方面来的人说,马大帅打过来,上海城四个城门都被封住了。天色将昏的时候,闵采臣接到殷小贤送来的书信,信上有暗号。闵采臣默默识别,看信中写道:
茂贼已知泓四泄密,暴杀之。
闵采臣看到这几个字,黯然神伤,感叹不已。玉胭脂等人听了也唏嘘沉默。徐英若叹息说:“没想到她这样一个女子,竟然是个重情重义的人!茂仲景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竟然下这样的狠手!”牧芷兰听了此话,神情凄恻,悄悄走了出去,一直走到一个寂静无人的河湾之处,牧芷兰哭诉道:“我早早死去的娘哟,最最疼我的爹哟,如今却叫女儿怎么办?身子里有了这点亲亲的骨肉,却有这样一个禽兽不如的父亲!我还有什么脸生下这个孩子!不如趁早死了算了!”说罢泪流满面就要往河里跳。徐英若和玉胭脂留心跟着,见她如此连忙拉住。徐英若说:“芷兰妹妹,你好傻的孩子!当初你也是为了我们才被那禽兽糟蹋,孩子尚未出生,又有何罪?你千万不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