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徐树铮折扇定边疆 闵采臣柳枝接断骨(第2 / 5页)
袁世凯思忖片刻,点点头说:“此事非同小可,务必机密,不能露一点风声,不可出一点差错。你,要亲自去办。”
陆渐鸿得了袁世凯密令,心中暗暗得意,喜形于色。以后在议政厅前后遇到徐树铮,脸上已有倨傲不逊之色,背人之处还冷冷阴笑说:“哼,看你还能嚣张到几时?”不久,六国公使到中国访问,袁世凯任命徐树铮为临时政府代表到上海万国公馆去接洽款待。袁世凯亲自送徐树铮到南华门,依依不舍说:“此次是我临时政府重要外交活动,树铮能亲自领衔,我就放心了!”徐树铮告别段祺瑞,请他代为照看家人,带着贴身侍卫南下上海去了。陆渐鸿这边的黑衣社却频频行动,总理府里面总有人深夜密谈。其他人并无知觉,唯独袁世凯的侍卫官左宇飞觉出了异常。
马仲麟大叫说:“对对对对!什么民意民心,都是屁!总理登基就是顺应民心!”
袁世凯正色训斥道:“胡说!现在是民国了,当知民主、共和精神不可低估。还是要征询一下民意。”
陆渐鸿虽然是行伍出身的军人,也领会袁世凯之意,要他想办法去制造一些“民意”出来,好名正言顺做皇帝。于是答应道:“是!我这就派人去征询民意。”
段祺瑞听说此事,惊诧道:“这是谁给总理出的馊主意?必要置国家于水火之中!”急急忙忙到总理府找到袁世凯,慷慨陈词说:“总理万万不可!如今天下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违逆民意贸然登基,必然造成国家各处群起反对,此乃祸乱之端。总理切勿听此荒谬误国之言,坏了大事。”
袁世凯摇头说:“此言差矣。中华百姓几千年早已适应君主制,呼唤皇帝登基之事并非没有。你们还是多征询一下民意,‘共和’还是‘君主’,等明确了民众所好才能确定。”
一位蒙古大臣惊喜道:“徐司长真是春风急雨,正解我北疆之需。”其他部落首领说道:“我们现在积压了很多毛皮,不知可有商团愿意和我们交换的?”徐树铮点头笑道:“毛皮是我南边最缺的,自然愿意高价和你们交换,绝不欺诈,公平交易。”那些首领欢欣雀跃说:“这样最好!我们一直受清廷皇恩,才得物阜丰足。岂敢背叛朝廷?”
“是啊,我们愿意向朝廷示好,归顺朝廷!”其他部落首领唯恐跟不上。徐树铮义正言辞说:“北疆自古与南部交好,朝廷恩泽常惠。如今小人撩拨就生异心,左右摇摆,不说朝廷震怒,就是封了集市,对北疆之灾就莫大焉!沙俄辽远,从来对外蒙影响甚少,诸位明辨是非,看清利害,何劳树铮多费一字口舌?”
各王公大臣纷纷点头称是,离座谢罪。北疆各地部落闻风而倒,将“自治”的牌子全部收回,重新归顺大清。正所谓“一扇定乾坤,何须兵马劳?”商团交易不过半月,北疆一带已经呈现络绎来往熙熙融融的景象。北疆大臣欣慰非常,杀牛宰羊,置酒款待徐树铮。并唤来北疆美女数人,弹奏冬不拉、阔布兹之类的乐器,为徐树铮歌舞助兴,歌声激越高昂。徐树铮喝了几杯酒,往那帐篷外面走了一走,只见荒漠旷远孤冷,正当空一轮孤月冰薄残瘦,照着自己孤身一人。偌大一片天地,惟月惟人而已,不禁感慨触动。回到帐篷之中,情思婉转,趁着酒兴,自作一手《念奴娇》,以手拍板,开了金石嗓音唱道:
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
遥想中夜哀歌,唾壶敲缺,剩怨填胸臆。空外流音,才睡浓,胡遽乌乌惊逼。商妇琵琶,阳陶觱篥,万感真横集。琱戈推枕,问君今日何日?
段祺瑞见袁世凯态度坚决,只好心怀忧虑怏怏而归,对徐树铮说:“袁总理已经被他们蛊惑,我的话听不进去了。如果冒然登基,必然会招致国家的祸患,树铮,你看如何?”
徐树铮说:“此**之际,多事之秋,不能让总理被这一群宵小蒙蔽。我亲自上万言书,力谏总理登基之事。我们也可利用报刊文章,为宣扬共和争取世道民心。”
段祺瑞点头赞许。徐树铮亲自书写洋洋万言之文,阐理中外,力透纸背,力谏袁世凯称帝。一时国内报刊文章皆大幅刊登,对袁世凯登基之事竭力反对,民意汹汹。袁世凯看到报纸以后深为不悦,脸色难看。陆渐鸿进言说:“徐树铮这人对总理不忠,纵然有才能也是个心腹大患,不如趁他羽翼未丰早些铲除,否则祸患无穷。”
袁世凯犹豫说:“我与芝泉(段祺瑞)多年交好,芝泉与徐树铮情同手足,如果除掉他,恐怕伤了芝泉的心,弄得我孤家寡人,离心背德。”
陆渐鸿说:“这个总理不需担心。明里不行我们搞暗杀。您只需制造个机会,让徐树铮南下远离京城,我亲自带人下手解决……”
北疆大臣不懂昆曲和文墨,也深敬其才。徐树铮不动一兵一卒,平息北疆之乱,边疆内外万姓归心。如此文韬武略,从古到今,屈指难数。嗟乎!叹乎!
徐树铮回京复命时,京都百姓万人空巷,或卧在墙头,或爬在树上,争着一睹“一代儒将”的风采,都说是“神人”。各方报纸交口称赞为“爱国英雄”。段祺瑞亲自带人在城门口迎接,口称“贤弟”,赞不绝口道:“听说贤弟还在北疆那里引种蔬菜,修建公路,开办银行,创办报纸,这都是抚慰民心的举措,果然做事周到深远,乃我中华之福也。”徐树铮笑而不言。袁世凯见徐树铮如此韬略,立此大功,心中也十分高兴,马上晋升为中华民国陆军部次长。袁世凯对徐树铮说:“树铮如此多才,真不愧为我国家栋梁。如今天下都在谋求共和,各军队将领已经联合吁请清帝退位,实行共和政体,这一篇通电,还要拜托徐次长手笔。”徐树铮领命说:“这是天下最重之事,理当受命。请总理为我铺纸磨墨,树铮为您一挥而就!”
袁世凯惊喜道:“树铮果然有此高才?我倒要亲眼看看。”于是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自己亲自磨墨铺纸。徐树铮不假思索,提笔著文,字字潇洒凌厉,果然一挥而就。袁世凯读了一遍,啧啧称赞。陆渐鸿在旁边看了,又妒又恨,又恼又愧,对徐树铮更加恨入骨髓。
此时驻守在山东的军阀马仲麟派兵进京,炮轰宫廷,逼着溥仪皇帝退位。隆裕皇太后抱着溥仪小皇帝战战兢兢哭哭啼啼,最终下了逊位的诏书。马仲麟与陆渐鸿有姻亲关系,特地通过陆渐鸿来向袁世凯要军费。为讨袁世凯欢欣,马仲麟粗声说道:“现在清朝小皇帝已经被我的大炮打跑了。国不可一日无君!请袁总理早日入朝登基做新皇帝!我等必然紧紧跟随,誓死效忠!”
袁世凯心中正有此意,嘴里却说:“如今南方还在闹革命党,人心不稳,还需要看看民意如何?方才言登基之事。”陆渐鸿说:“如今民意喧闹,都呼吁总理登基以保证国家安全。民心民心,民有什么心?只要总理做了皇帝,那就是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