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伽蓝雨传 > 元嘉之治

元嘉之治(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岁月的痕迹擦肩而过,人的一生就如用无数个青翠的日月堆砌而成的一座有了年华的城墙,城墙里因为生活、因为情感而充盈丰满。不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来时的路,去时的土都是一如既往的不会因朝代的迁徙而变更。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许多生命都微小如沙,我们可以记住的却往往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王谢堂前燕犹在,帝王将相已作古。沧桑的世事,谁主浮我,俯瞰烟火人间,万物都在安静地变迁。

刘义隆继位后,继续实行其父刘裕的治国方略,养兵蓄锐,在东晋义熙士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并下令免除百姓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得百姓休养生息,社会有了很好的发展,经济、文化也日趋繁荣,并时刻准备着与北魏的战争。

公元44年八月宋文帝刘义隆下诏文书任命代理荆州刺史谢晦为任、加封卫将军。徐羡之为司徒、王弘为司空、傅亮加封府仪同三司檀道济进号征北将军,同时又用高官厚禄稳住其他的几位大臣。谢晦将行前时,与祠部尚书蔡廓道别。屏退闲人问道:“我能够幸免吗?”蔡廓说:“你接受先帝辅佐嗣位的遗命,以社稷兴衰为已任。废黜昏君而改立明主,道义上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杀死人家两个哥哥,却又北面称臣,则有震撼君主的威名。如今又据守长江上游的重镇,以古代的史实推及现在,自身获免恐怕很难。”谢晦本来恐惧,听了蔡廓的话又恐不能离开都城。上船出发后,回头望着石头城,高兴地说:“现在得以脱险了。”但是,谢晦却高兴的过早了,他不知道一长无形的大网正向他撒来。

公元45年正月,徐羡之、傅亮上表,把主政大权归还宋文帝,文帝假意不应,奏章上了三次,文帝才答应。文帝主政大权后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大做文章。征讨谢晦应该说是文帝执政后的第一件大事。文帝曾向檀道济询问策略,檀道济说:“我当年与谢晦一同北伐,当时得以入关的十项计策,有九项是由谢晦提出来的,谢晦才略精明老练,大约很少有敌手。但他从没有单独带领部队打过胜仗,战场上的军事行动,恐怕不是他所擅长的。我了解谢晦的才智,谢晦也了解我的勇敢。今天我奉命令来讨伐他,可以在他没有摆开阵势以前就把他擒获。”于是二月十一日,刘义隆以建康忽而听闻盛传出兵攻打北魏为由,从建康出发,开始讨伐谢晦。

谢晦顺江东下,部将庾登之很快就逼近到彦之进驻的彭城洲,中兵参军孔延秀攻打彭城洲,到彦之的部下萧欣大败,丢掉了彭城洲向东溃退。到彦之的军心浮动,众将都想退守下游夏口,但到彦之则坚守屯兵彭城洲东面的隐坼,静候檀道济的军队。谢晦此时见宋兵龟缩不出,便得意起来,还天真地上表提出一些条件。正当谢晦得意之时,到彦之的“后援团”檀道济抵达,与其合兵一处,战船纷纷停往岸边。谢晦见了檀道济的旗号,又惊又怕原来还指望与他并肩作战,现在却成了对抗疆场的仇敌。谢晦心中没底,连日在江北观察敌情,一开始见对岸敌船不多,颇为高兴,渐渐地下面上来的船只越来越多,前呼后应,首尾相接,一眼望不到边,谢晦的士兵再无战心。南岸列舰完毕后,便以排山倒海之势向荆州军猛攻,荆州军立即崩溃,谢晦兵败后连夜逃跑,不久便被人在安陆延头被捉,送往建康。

然而当初,会稽人孔宁子担任宜都王刘义隆的镇西参军,宜都王刘义隆即位后,孔宁与待中王华都有获取富贵的愿望。嫉恨徐羡之、傅亮专揽大权,于是日夜在文帝面前罗织其罪状,诬陷他们。元嘉三年(46)年正月,这个只有二十岁的青年皇帝刘义隆真的动手了,十六日宋文帝下诏公布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杀害营阳王刘义符、庐陵王刘义真的罪名将其杀害。同时对附从的王弘、檀道济,非但不加以追究反而加以重用。王弘字休元是王昙首的兄长,拉过来可以扩大亲信的阵容,而檀道济是仅存的先帝刘裕旧将,打荆州很需要这个智勇兼备的将军。然而文帝的左右对任用檀道济都不以为然,但事实证明文帝的决策是正确的,檀道济也的确能够忠直地执行他的命令。

解决了徐、傅、谢的问题后,文帝开始着手整顿吏治,派散骑常侍袁渝等人到各地视察地方行政。了解民间疾苦,三年五月,他亲自来道建康华林园的延贤堂审理案件,并规定每年举行三次,以重视刑狱,力求主持公道。文帝初年,宰相不是特定官职,凡是经常与他议论政事、委以机密任务的都是宰相。侍中本来是宰相的官名,但也有官居侍中而不是宰相的。再说徐、傅、谢解决后,文帝更看中与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当时的王弘、王昙首、王华都出于琅邪临沂王氏。他们和殷景仁(殷氏是陈郡长平大族,殷浩也是族中成员,景仁又名铁)谢弘微(谢氏成员,本名密),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都是元嘉初年极受信任的成员。这几个都是出身名门的人物,与当年刘裕初起时的一群冒险家大不相同。文帝常常与王华、王昙首、刘湛、殷景仁四个侍中宴饮,饮罢四人退出后,文帝目送良久,叹道:“这四位贤士是一时之秀,同时又做我的喉舌,后世恐怕难得再有了。”

军事上,文帝沿用东晋的旧治,民间男子十三岁服半役,十六岁服全役。王弘则认为:人的身体强弱不同,弱的有的到了这个年龄时还不能任劳役。而且在家里劳动力气不够的时刻可以休息,然为国家服劳役的,不达到规定的标准是不行的,碰到到好官还能够体谅,碰到苟刻的官吏就惨了。他还指出,有些官吏为了增加服役的人数把年龄不到服役的人虚加岁数,使百姓的处境更加艰难。以致造成逃亡,不肯生育等情况,他认为把服半役的年龄提高到十五岁,把服全役的年龄提高到十八岁。也许这是元嘉年间对百姓最有实际的措施,但好景不长。三王都在元嘉初年便去世。王华在元嘉四年(47年)去逝,王昙首在七年去逝,王弘最迟也只有在九年去逝。王弘死时,政局已有变化,即朝政已经落到彭城王刘义康的手中。刘义康是刘裕的第四个儿子,比文帝小两岁,他做过荆州刺吏。早在元嘉五年时老者范泰就曾劝王弘说:“卿兄掌权日久,应当考虑退步。彭城王是天子的兄弟,宜征入朝共参朝政。”王弘才恍然大悟,便乘大旱疾病的时机引咎辞官,但文帝不准。五年正月,再次要求让贤,文帝才以义康为司徒与他共同辅政,当时王弘的不太好,又牢记得范泰远离事权的劝告,凡事都请义康作主,此后朝廷大权便落在义康手中,这些后叙也会提到。

虽然此次改革政治、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但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北魏。(未完待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