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曲线行走(第2 / 2页)
“段书记,看杨滔还说没有什么理想,自己才二十多岁就想着正科,我们县里有没有三十岁以下的正科?”田鹏程说着笑了。段世理说:“要是给杨滔个乡长、书记,你还怕他当不好?我看他就能做好。”
“两位领导,你们这样说我就当成你们对我的许诺了,下次我就找田主任和段书记要。”杨滔也笑着说。车一路奔驰,公路弯曲摇摆,三人说了一会,段世理就没了精神,靠着背椅眯眼养神。
几人是中午到的怀市,田鹏程要司机把车直接开到怀市市委宿舍区,杨滔先给陈俊轩打个电话,陈副书记已经下班回到家里,几个人上到宿舍三楼。杨滔领先敲门进屋,见姑姑和陈叔都在客厅坐着:“陈叔、姑姑都在屋呢,凤城的县太爷来看你们了。”说着把扛在肩上的纸箱放到房间里去,杨滔扛着觉得沉,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段世理、田鹏程和陈副书记是见过多次的,只是原先在同级,双方的往来只是面子上的交往。如今陈俊轩已经是地区副书记,还进入了常委,段世理和田鹏程当然明白进常委后的分量,他们俩在凤城也是县常委的。进屋后就与陈副书记问候,杨滔放下纸箱后出来,姑姑就说杨滔每次来屋都拿东西太不应该了。杨滔也没有说明东西是段世理准备的,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杨滔想陈叔和姑姑怎么会不明白?肯定知道,忙说:“来看姑姑,怎么能空手?”
段世理接过话,笑着说:“陈书记,今天我们是来陪杨滔汇报官燕乡寄宿制工程建设情况的。杨滔就先向书记先汇报,再叙旧,这叫先公后私。”
“你能找到这样的视角,那就是做了一番思考,用文人的话讲是你找到了灵感。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做什么都会做出成绩的。”段世理说得中肯。
田鹏程说:“段书记,依我看杨滔在政府办做文秘有些屈才了。”
段世理说:“田主任是不是眼馋政府办得到一个人才,被政府办压过一头了?真这样想,你和杨滔当面说说,要他到县委办去上班不就成了,你还怕李海不放人?小杨,你自己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
杨滔知道同车的两人只要一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处境,可是在县委和在政府办有多大区别,杨滔却不知道其中细微区别的地方,见书记问了,应道:“我到哪里,还不都是领导们一句话?其实我自己就感觉这一段时间运气好点,大概是和领导们走近了些,沾领导们的光了。”
“听听,田主任,看杨滔说的,要是今后杨滔不写了,就说是与某某人一起灵感不见了,你说谁最亏?不过,我看要想发展好,县委这边比政府办视野更宽一些,弄个科级指标也容易些。”段世理调侃说。
陈俊轩知道杨滔在官燕乡弄的那个项目,对家乡教育有很多好处,可说是造福后代,杨滔又有意地把名声放到自己头上,觉得杨滔这人还真是有点意思,对家乡的赞誉谁都喜欢,陈俊轩也不例外。这些事杨滔自己从没有说过,可李铁男却把其中的关节说了出来,目的就是要陈俊轩到地区里给杨滔弄那个工程副组长,好监督工程管理好资金。杨滔得了副组长,心里也明白陈副书记是清楚内情了的,就把学校的选址、规划、图纸、资金情况和工程队招标都说了出来,最后重点说凤城县委极为重视这一项目,把这一工程作为样板工程来对待,积极地对工程进行监督和督促工程的进展。
段世理进一步说这是陈书记福泽凤城教育的大好事,凤城岂能不主动做点应该做的事?杨爱梅对工程情况了解不多,听他们说也参和进来,感谢凤城对家乡教育的扶持。几个人也不纠正杨爱梅的说法,又说了一阵,杨爱梅要留几个人在家里吃饭。段世理推说在外面吃过了,向陈书记汇报了工作还要赶回凤城,就不打搅陈书记的休息。
回到凤城后,田刚找到杨滔,从侧面想了解杨滔到县委办去做什么,杨滔不想隐瞒说陪田鹏程主任到怀市去了一趟,没有说具体说明事,田刚也不追问。“杨滔,是不是县委办这次被我们压住了,想把你撬过去?他们真要是有这意思,你就要田鹏程给你个副主任做,那也解决你的科级问题了。”(未完待续)
“段书记,要真想在仕途上发展,最好的途径还是要到乡镇去锤炼两年,你看县里这些领导,哪一个不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你说是不是。”田鹏程见他说要杨滔过县委办,杨滔不怎么热心,不再纠缠那话题,说起领导的发展。
“到乡镇锻炼几年,那是县级、地区级别领导的必经之路,你看省厅领导,到基层的就要少许多了。他们到县里或地区挂职两年就算是到基层,有几个又真正地到基层了?”段世理沉声说,杨滔听两人说到领导已经搭不上话,就听着。
“杨滔你是想在机关里发展,还是到乡镇去发展?”田鹏程说着突然又说到杨滔。杨滔没有防备会说到自己,见田鹏程问,愣在那里,回过神后说:“田主任,怎么发展不是我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想像地主老财一样天天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可要真是那样会饿死的。”
“自己没有想法,怎么会有发展?看你工作这么拼,是不是见外没有和我们说心里话?”田鹏程说。田鹏程是县里常委,杨滔哪经得住他这么说。“田主任你误会了,段书记和田主任一直这样关心我,我心里岂能不知?只是我这个人平时没什么理想,想着能混个副科、正科就心满意足了,说出来怕让两位领导笑话。”
“田主任你别用领导的架子吓唬人,要这样我可要批评你。”段世理见杨滔这样说,接连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