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对话(第2 / 3页)
“高级中学改革,总体上说三大块:一是教师,对工作不负责人的教学能力不能担负教学任务的,坚决撤换。二是加大投入,对优秀学生和教师进行奖励,激励奋发图强勇于拼搏的优秀人才;三是引进先进教育资源,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省城名校‘名城中学’要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到高级中学来办班,主科教学完全由‘名城中学’的骨干教师任教,而且稳定上课至少三年,合同到八月就会签了。至于,这两个班招多少人有什么条件,都由高级中学把关,凭成绩凭报名前后顺序录取。”杨滔说到这里,停了停,让一群人都理清他话里的信息。
“至于不少家长都想把子女送到凤城外的高中去读书,我不知道家长们也没有算过这帐,子女在外读书,择校费至少一万元,生活费、车旅费、零花钱,还有家长去看望的费用,三年读下来要多少?初步算算,按比较低的都要花六万,而在凤城只要两万就够了。是的,对一些家庭来说,几万元不算什么,但凤城目前有多少人家会不把几万元看在眼里?说真话,我一年的工资还不到一万五。钱可以找也可以借,可是,家长们有没有过调查?凤城每年在外面读书的优秀生里,高考真正考上名牌大学的考上一本的有多少人?占外出读书学生中的比例是多少?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远离了父母,没有自控能力不仅把学业荒废了,还把自己的品格也学坏了?家长们通常都会回避这个问题,都会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很了解,是不会变坏的,加上学校管理严格,一定能够学有所成。”
这时,黄志勇突然把电话送给杨滔,杨滔之好接了,电话里是李奉唯“杨滔,要不要我来接你?”李奉唯可能接到报告,知道杨滔他们被围在高级中学门口外。“用不着,没有什么事,就一些家长想知道高级中学改革的事,你们来了反而复杂。”李奉唯挂了电话,杨滔继续说:
“对,每一位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成才。我想,现在和从前那些到凤城外读书的初中或小学生优秀学生的家长们,他们也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和亲朋好友夸赞的。可如今他们怎么想?你们有谁去问过?要知道,我们的学生都还才十四到十六岁之间,正是玩而且容易入迷的年纪,真正自治力好自控力强的人有多少?所以,我要说的是,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学生们前途问题。不要走进那个误区,认为把子女送出了凤城就是成功。我们看到有些子女在外面读书是成功了,考入全国重点学院,可我们也要看到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失败者,他们其中一些人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就不一一列举例子。我想,今年对凤城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个非常好的机会,省城名校‘名城中学’到高级中学来办班,是他们的骨干教师亲自来教授主科,而凤城高级中学也将派教师到‘名城中学’去上课去取经去与超一流学校的教师一起备课、办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的教师也会在一两年内成为名师,凤城高级中学也将会成为名校。各位家长,你们当前最为主要的,就是了解高级中学招生的新政策,那就到子女毕业学校去咨询,或者到政府公示栏前看,那里也有详细的说明。”杨滔说着,走了下来把喇叭交给高级中学的人,带头往自己车里走去。
高级中学大门外并不空阔,但几十个人站着也不显眼,那些人见杨滔和县领导进了车,才想到子女的档案问题并没有解决,也没有得到具体答复。可不少人已经在盘算着自己的子女能不能被录取到“名城中学”的班级里?
“各位家长,你们有什么问题今天都可以在这里问清楚,也可以到学校去咨询,到教育局去咨询,他们都会给你们答复的。”杨滔说,前面的人安静下来,后面的却没有听到,说话的效果就差。有人就喊到,“不要说什么理由,也不用到哪里去,我们就在这里问清楚,县里到底想把我们子女怎么办,不给我们一个交待今天就不让你们走。”
“好。今天我就给大家说个明白。你们有什么要问的,也先想一想,不要乱糟糟的,得不到什么结果。”杨滔说着,回头要高级中学的领导到学校去取个简易喇叭来。
很快,从高级中学里拿来几个手提式小喇叭,一个传给围着的人群,一个递给杨滔,高级中学里几个青壮在田春带领下,拿着小喇叭维持着秩序。杨滔选了一处稍高的地方,让自己说话时更多的人看到自己自信而和善的笑容。这一次与家长的直接对话,影响会是深远的,效果好,就能为这次改革减小不少阻力,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今后也就不会总有人缠着自己不得安宁。
“各位学生家长,我是杨滔,凤城主抓文教卫的副县长,可能大家对我都不熟悉,这次高级中学的改革,我是改革小组中的一个副组长,与张部长、副主席一起,他们两位领导大家都熟悉。今天,各位家长有什么问题,都可提出来,我会一一给大家解答,要是我能力有限或者我职权范围外的,我会和张部长、副主席一起向县里汇报。在这里,对大家有一个请求,那就是提问时要有秩序,都可以提问也可以代为提问,没有秩序我们之间的对话就失去了意义。”杨滔用小喇叭一说,声音扩散虽然效果不是很好,却也能听得清楚。
拿到小喇叭的是一个四十来岁的女人,杨滔见那个以前见过两回的叫徐慧的就站在旁边,徐慧算得上是个美女,看不出已经有女儿初中毕业了。拿喇叭的女人却有些蛮,听杨滔介绍后并可以提问心理不免有些急,手抬着喇叭口上扬却没有发声,却是喇叭的电源没有打开。周围就有些人善意地笑了起来,等田春想起帮女人开电源,女人已经开好了试着音,徐慧就拉了拉女人一把。“请问,我们子女的毕业档案县里卡着,是不是不想他们到凤城外去读书?现在是法制社会,人都有自由当然有读书的自由,政府这样做是不是侵犯了我们的权利?”
《凤城高级中学改革实施细则》很快就公布出来,宣传的力度很大。从七月二十六号起,充分利用了凤城地方电视台、公共场所、全县的中学、各个单位,并组织人到凤城街上散发传单。宣传的力度虽然大,但家长们和社会舆论却并不乐观,对高级中学的不良印象太深,不是几天的宣传就能扭转的。陆陆续续有少数家长到教育局里咨询并吵闹起来,杨滔与政协副主席相约着到教育局去坐镇。对杨滔说来,到教育局去就是躲清闲,办公室李辉、王龙和副局长们都会把问题解决掉。整个凤城,为高级中学改革沸沸扬扬的闹着,心情不定的家长们一时也无法定夺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何况,他们的选择本来就不多。《细则》上很明确的写着,对不支持凤城高级中学改革的,政府将采取强硬措施,列举的例子里就有把有单位的坚决调离凤城县城,在乡镇的也要从交通方便的调到最为偏僻的乡镇去工作。对没有单位的,如果从事商业等,也会从多种途径进行执法,工商、税务、卫生等等,政府要找老百姓的麻烦可说太便利了。
“先说个比喻,国家要修公路要建设,经过哪家的田或地,怎么办?是要这公路都绕着走吗?不然,也要触及了公民的利益。但我们想,要真是这样做这路就无法修社会也就不能进步发展。凤城里做生意摆摊子都有固定的位置,这大家都认为是合理的应该的,可那些没有得到摊子的人他们怎么想?现在凤城连修建房子都规定了高度和房子式样,是不是就触及了法律,触犯了公民的权益?”杨滔说着,把问题绕开不让他们把思路总盯在档案上,说一些平日有体会的事。杨滔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才接着说,“不论做什么,都有一定的规划才会有秩序,有秩序事情才会顺利发展。学校也是这样,凤城里小学生读书都是划区域的,这是凤城人都知道的事。那为什么要划区域?可能没有人去想,都认为是这样子。小学划区域是按离学校远近来划定的,对大家说来方便也就没有往深里想,要是有人问,我情愿走远一些,为什么不收我?九年制义务教育是法定的,更不能把学生挡住门外。按刚才这位家长所说,我们假定有一百个人认为自己子女在一小读书才有出息,学校又不能拒绝,那学校会这么样?学校就会有一百个本来应该在一小读书的人,就没有了位置。小学是这样,中学也是这样啊。这几年,凤城到外县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本身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那是凤城高中教学质量太差了,让子女到高级中学读书会葬送子女的前途。”下面有人高声吼到,立即与不少人附和。
“高级中学这两年学生高考出来的成绩,是不好,这是事实。就因为这样,县里才下决心进行改革,激发高级中学的活力。刚才一位家长说到,高级中学教学质量不好,可我们对高级中学了解多少?每一年优秀生都走失了,留在高级中学里读书的都是些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他们仍然有不少学生进步了考取了。试想,要是那些流失的优秀生都留在高级中学,每年的高考就会多上百人考取一本或二本,高级中学会是今天这样?”
“要是没有走,只怕人人都考不取,谁会把子女送他们来教,很多教师一点都没有责任心,只知道成天打牌。”又有人喊到。杨滔觉得,自己得主导双方的对话,引导话题转向,要是任由家长们说,那将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对话。
“各位家长,各位对以前高级中学怎么看,那都是过去的事了。改革之后,那些不负责任的事和人都将不存在,这有县委县政府做后盾保障,也有教育局和高级中学全体教职员工做保证。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是,是学生为什么要到高级中学来读书,今年县里在高级中学有什么优惠政策,从今年起高级中学在办学上有什么大的改进。高级中学的改革是我们县今年工作的一大举措,实施细则用文件的方式让大家看到,就是县委县政府所作的保证,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又有人在说什么,杨滔不再一一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