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魂灵(第2 / 2页)
一想到这里,妻子的心里顿时矛盾了起来,再三磕头跪拜,希望丈夫能平安地回来,到了第二天,没有消息,第三天仍然没有消息,……就这样,妻子一直等了下去,最后还是听到了船只沉降,无一人存活的消息。后来的事情我记得不太清了,只知道妻子曾答应过丈夫,“生不能同时,但求死归期”,便费劲千辛万苦,来到了丈夫出事的那片海域,之后纵身跳了下去,人们听说了这个故事后,都非常的感动,便在海域的岸边建造了一个墓碑,提名为“鸳鸯碑”,也有谐音为“鸳鸯悲”,说他们是一对苦命的鸳鸯,那条河倒没有被命名,不过这只是南宋流传下来的一个传说,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不清楚,只是史书有曾记载说“南海一号”沉船的事实。(未完待续)
但凡去远处下海碰到“河秃子”的,只能把这一天的收获全部扔到河水里面,并且还要在船头烧香,并且保证下次不再来这里下海。而且去远处下海的,打捞上来的东西最多也只能是平常的三分之一。再多就不行了,不过你倒是可以在下海的路线上多打捞几次,收获是非常大的。
我和我爷爷去远处下海的时候有碰到过“魂鳖子”,但没有撞到“河秃子”。一般来说“魂鳖子”游在黄河里面是很难发现的,它的身子很小,这是其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黄河的河水比较混。早上的时候,黄河的河水还算很清澈,但并不是一天中最为清澈的时候,到了晚上就变得非常浑浊了,所以每次远航回去的时候,就需要特别的小心,不然会很容易走错路线的。
我们下海的路线是根据附近的标志来做判断的,比如说芦苇、海草、以及树干、一小片海域什么的。去远处下海的时候更要特别留意这些标志,一旦忘记了或者根本就没在意这些标记,到晚上回去的时候就惨了。
黄河的河水中最为清澈的时候是中午的一点到两点多,这个时候阳光的光线非常强烈,照射到河水里,里面的东西都会躲开,直到光线变弱的时候,才从隐藏的地方游出来。我和我爷爷也是在中午的时候,无意间看见“魂鳖子”的。我们看到的这些“魂鳖子”不是几只,而是一群。因为当时是夏天,又加上恰好是中午,所以就会很自觉地走到船边洗把脸。我刚走到船头的时候,看到一群“魂鳖子”正摆动着它们的六只足脚,在河水里面游来游去。之前“魂鳖子”的这六只足脚是用来爬行的,后来由于地震的缘故,用到了河水里面,而且还长出了第七只脚,“魂鳖子”的第七只脚一般情况下是很难见到的。
这群“魂鳖子”在河水里面刚好成“人”字形状,六只脚则在不停地摆动着。我和我爷爷看到的这群“魂鳖子”足足游行了十多分钟,之后便朝河底下面游了过去。
除了“魂鳖子”,在黄河里还能见到的就是“魂灵”了。
关于“魂灵”,有史书曾有记载:“事物者,必相克。人之死,若不能释,便化身而为魂灵也。”意思就在说,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人死后,如果灵魂得不到释放便会化身而称为“魂灵”,不过按照古书的记载来说,“魂灵”则是一类总称,埋在地上的会化身成为“鬼鼠”以及“鬼蛤蟆”、“鬼蝎子”什么的,到了海里面就换成了另一种说法“鬼灵”,“魂灵”则是后来被老人们熟知的名字。
我和我爷爷不仅听说过关于“魂灵”的故事,而且还亲眼见过,(也可能当时只是一种幻觉)。
最早关于“魂灵”的传说是从南宋流传出来的一个凄凉的故事,南宋初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非常的发达,当时不仅有内地的经济往来,还有海外贸易,这个时期,最有名的一个船只莫过于“南海一号”了,据历史记载,这艘“南海一号”长有三十多米,宽十米,高度四米,可是就在这艘轮船沿着丝绸之路往外运送瓷器的时候,整艘轮却突然遭到袭击,莫名其妙地沉到了海中,船中有一个带着妻子牵挂而航行的官员。
妻子在丈夫临走的时候一再嘱咐,但不幸的事实最终还是发生了,那天夜里,风雨交加,妻子突然从梦中醒来。没错,她梦到了丈夫出海的那艘船只沉降到了海中,但丈夫为了实现妻子的诺言,竟然化成了一个很小的海人,(就是现在所谓的魂灵)从千里之外的海域,漂泊而来,为了就是要告诉妻子一句话:“我活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