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出诗人 李白道义的一半化为了酒(第1 / 1页)
推荐小说:
可以说,李白的一生,就是修道的一生。
道家“道”、“运”、“自然”、“贵生爱身”、“神仙”等观念贯穿了他的诗,只是由于酒的存在,这种观念显得更为朴实了。
“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天地的观点,在道家中是道的外化,李白展现了自己可爱的一面,以天地为自己代言。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李白对屈原、嵇康、陶渊明甚至杜甫这样的或以死亡、或狷狂或通过儒家之法表达己见的人是不以为然的,他的偶像是张仪、韩信、谢安、鲁仲连,他出世之心旺盛的时候,常缅怀、自比这些人,出世之心占主流时,则复归于“求神仙”,但一旦饮尽杯中酒,则贤圣、神仙都忘怀了。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大道、自然,乃道家要义,在李白,三杯、一斗酒当前,大道和自然尽显。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这里的醒者,应该就是李白《山中答俗人》中的俗人了。
喝过酒的人都知道,微醺之时才是最美妙的,醉后不知言,醒时言无味,李白最好的诗,都是微醺时出来的。
三杯两盏淡酒后,再来写东西,别有一番风味。;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其二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最出名的当然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第一首,但是第二首对理解李白更有用。
李白是中国诗人中修道最虔诚的,他自言“五岁诵《六甲》”、“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学道三十年”,他寻仙访道,朋友多为神仙交,隐居过深山,炼过外丹,修过内丹,受过道箓,其诗十之八九都体现了他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