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土豆丰收(第1 / 2页)
“是,奴才这就去传旨。”小方子爬起来,倒退着往门口走,明宗想了想又把他叫住。
“你可别走漏了风声,尤其是那边。”明宗指了指凤仪宫的方向,这是要瞒着皇后微服出宫了。
小方子会意地点点头,“陛下忧心国事,无心饮食,但一禾一粟来之不易,特将晚膳赐予太子……”
“行了行了,几句就够了,说多了太子会起疑心的。”
“陛下,御膳房准备好了,李大厨子问,您想在哪儿用膳?”
“嗯?已经到酉时了么?”明宗从几堆折子里探起头,高挺的鼻子往小方子的方向用力吸气,“咦?是酸辣土豆丝的味儿。小方子你好大的胆,竟敢偷吃朕的吃食!”
小方子膝盖一软,匍匐在地,“冤枉啊陛下,奴才方才得空,去了小醉月吃快餐,可不敢打旁的主意。”
明宗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促狭的笑意,他重重地咳嗽两声,“果真?”
“果真!”
清风历567年的冬天,大陆的北端再次冰封万里。羌、蒙、维、萨克等国遭受严重雪灾,无数牛羊被冻死,人类被迫南迁。
蒙国人联合了各国数十万嗜血游牧民,步步逼近大燕、南梁等南方国家,在大陆中部的边境线上点燃战火,狼烟四起,杀声震天。
燕军在五月份与蒙军的会战中惨遭重创之后,重整旗鼓,征召全国五十岁以下十八岁以上男子前往燕蒙、燕羌边境保家卫国,抵御外敌。
此次征召的对象主要是军户子弟,这些人一般都有家传武艺,稍微训练一下就能成军。但随着寒冬来临,战争升级,战线越拉越长,几万士兵却是杯水车薪,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饿狠了的游牧民往往瞅个空子突进邻国,大肆烧杀抢夺,等远处的军队赶到时,只能望着人家的马屁股和哭泣的边民摇头叹息。
遂十一月底,兵部又发下了征兵令,凡是符合年龄和身体条件的爱国人士,都可自由报名参军。战争结束之后,兵部将根本各人军功多少,以及各人的意愿,授予军职或者赐予田地。
“属实?”
“属实,绝对属实!”
“既如此……朕还是要罚你!”明宗一拍桌子,眼中笑意更浓,起身走到小方子身边,用脚尖踢踢他的屁股,“罚你陪朕去小醉月吃饭,你可认罚?”
“陛下想去小醉月吃饭?”小方子抬起上半身,眼睛眨巴眨巴,眉心皱得紧紧的,憨态可掬。“奴才听陛下的,可是李大厨子那里……”
“嗯,准备好了不吃,着实是浪费。”明宗摸摸下巴那修剪得很漂亮的胡子,思索着道,“叫他把饭菜送到东宫去吧,太子昨儿还说馋那土豆丝了。”
“士农工商”,农民的地位仅次于官老爷。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从此成为二等公民,吃穿不愁,这是许多人的梦想。故征兵令一贴出来,报名参军者众,短短一个月时间,燕国又拉起一支三十万人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开往边境。
由于连年征战,国力虚弱,这支三十万人的大军装备不齐,至少有一半人穿不上战甲,更没有制式兵器。精明的以及有路子的,出来时都知道从家里扛了趁手兵器,不少人都是空着手,或者路上捡些木棍、柴刀、锄头,这样的战力可想而知会是什么结果,人们对权势和土地的渴望也可见一斑。
北方战场打得火热,但帝都龙城闻不到半点硝烟味儿,除了买东西的人比往年少了些,店铺门口的年货少了些,年货的价格高了些,似乎一切都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没人知道,明宗皇帝坐在皇宫里,简直要愁白了头发。国库空虚啊,十几年的积蓄一扫而空啊,皇帝都在考虑要发动后宫上下节衣缩食,省下一口吃的和一件穿的支援前线了。
吱呀一声,小方子公公蹑手蹑脚地溜进御书房,又快速将风雪关在门外。他用拂尘扫了扫肩上的雪花,理了理衣服,这才慢慢转过重重帷幔,在宽大无比的书案前垂首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