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上路(1)(第1 / 3页)
就又目不转睛地盯着场内,再也不理会旁人的问话。
这一天正逢“墟日”,朝歌四周城门大开,城内大街小巷人头济济熙来攘往,各行各业的生意都极其兴隆。
其中茶馆、线庄和点心铺的老板,伙计们都忙得脚不点地,额头鼻尖直冒汗。
而最最热闹的所在则无疑是位于城东南的关帝庙了,烧香、许愿的人们用缭绕烟雾和声音笑语把这个神仙住地变成了凡间娱乐场。
而庙前的广场上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男女老幼,时不时地爆发出一阵阵的喝彩,而这喝彩声又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循声而去。
原来那儿有一个杂耍班正在演出。
光阴荏苒,匆匆又是一十八载,一个中秋的午后,北方的天空既高且远,极目望去,碧湛湛的,万里无云,恰正是中原大地最宜人的季节。
这时,秋阳璀璨的淇水岸边,一支小小的渡船正稳稳地靠上西岸。
船上下来一位满面风尘的青衫少年,只是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碎银子,恭恭敬敬地递给老船夫,然后便紧一紧背囊,迈步往西而去。
“哎,这位公子,请稍等等”老船夫赶紧叫住他。
“老丈,是在下给的船资不够吗?”那青衫少年重又回到船边,伸手又欲掏银钱。
那些挤在最里面的或爬在树梢上的人们以及骑在大人脖子上的孩子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圈内的表演。
不时有人情不自禁地说道:“小妮子功夫真到家,我看了五遍了还没看厌,下个墟日还要来看。
而其余的人们则只能盯着那面半新半旧的杏黄色月牙旗上绣着的五个字:“秦家杂耍班”发愣,两只耳朵拼命支楞着捕捉圈内传来的声响。
“喂,老兄,那个走索的小女子上场没上场?”一个矮敦敦的黑脸青年着急地扯着一个瘦高个的衣袖连声问。
那瘦高个不耐烦地回头撇了一眼黑脸青年,扔下一句:“早出来了。”
“咦,渡一次小小的淇水,哪里用得了这么多银子,只要十个铜钱就够了。喏,这是找头。”老船夫朗声大笑,把那青衫少年多给的银子还给他。
“哦,谢谢老丈。”那青衫少年有些不好意思,老船夫见他这样,又微微一笑,关切地道:“刚才听公子说要到朝歌去?”
“是的。”老船夫用手一指,道:“公子你就沿这条道一直往西走。不过十二、三里路,要不了一个时辰就能看到朝歌的城门了。”
朝歌,这个古老的传说中的殷商故都,负载着数千年的王朝兴替,像一个饱经沧桑的智慧老人,站立在一马平川的鄂川北部的大地上,谛视着人世间的众生百态,红尘俗事。
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也和别处的百姓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老病死循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