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被世界放逐(第1 / 3页)
直到那天会后小美进入休假,陈一鸣作为监制接过剧组账务之后,他才真切地感觉到那种花钱如流水的麻木感。
至于后来他参与制作的《超感》和《情书》,虽然挂了监制的名头,但具体含义则全然不是一回事。
《情书》的监制则基本上名副其实,毕竟他深度参与了电影制作,甚至最终版本都是他坐镇剪辑室一分一秒地攒出来的。
增购阿莱新机型加全套滤镜套件,355万。
虽然现在大家都用数字机不再烧胶片了,但理还是那个理,花起钱来的速度更是远胜从前。
当时小美已经锻炼出来了,铂爵的制片组也已搭建成型,掌控一个中小型剧组轻松愉悦。
如今项目推进到至关重要的开机筹备期,他无论如何都不能继续袖手旁观。
第299章被世界放逐
在电影这个行当,监制与制片人经常彼此混淆,在华国这个剧组运作不甚规范的地方,就更是如此。
毕竟两者的职责是非常接近的,说白了都是围绕着三件事来展开工作。
一是管控进度,也就是项目计划,从开始筹备开始到正式下映,都算是管控范围。
二是掌握预算,即剧组的钱该怎么花,出现表外费用如何决断,钱花冒了又该如何补救。
其实他已经偷了不少懒了,二表绿灯之后才全面介入进来,在此之前他只出席过两次项目会,讲完了故事就开始挂机,一直挂到现在。
这样的人员配置下,陈一鸣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此时他才脱离以往的挂名情形,开始真正履行监制的职责。
电影这行当有句行话,就是胶片一转就在烧钱。
以前陈一鸣是不管这些细务的,整体支出估摸着在预算内,那就保持节奏拍下去,具体费用支出是小美和大壮的事。
《超感》他只是帮忙搞了搞剧本,其他事务完全没有插手,连成片都是上映之后才第一次看到,那个监制的头衔,其实只是梅根为了找个由头给他开策划费。
三是兜底补漏,对导演既协助又监督,在艺术和技术两个层面拉住导演的缰绳,同时还要充当救火队员,给每天都会有幺蛾子发生的剧组排忧解难。
因为事情太多太杂,所以虽然在片尾职员表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呼,但具体职责往往因剧组的不同而有着巨大的差异,跟千组一面的导演完全不一样。
陈一鸣此前导演的三部电影,其实是兼导演、制片、监制三個角色于一身,大权在握令出必行,作为制片人的大壮只是挂名,执行制片小美则负责打下手。
于是在陈一鸣的剧组里,制片人一般只是执行者,监制更是直接缺位,因为资方高度信任,里外里有他一个人就够了。
计划拟定,进度控制,预算审核,乃至素材终剪和品控,全是陈一鸣自己来,属实是自己管钱自己花,突出一个百无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