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有趣但还不够(第1 / 4页)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才是程序化AI得以进化出自主意识的“养料”。
宋嘉这个女一号,其实就是个大号配角。
最后一个重要配角,就是跟刑警搭档的年轻女玩家。
毕竟能想出自己“捏”老公这种逆天创意来,还能从设计到执行独立完成,肯定不会是个一般意义上的正常人。
但主角的英雄行为也会让人有距离感,少了一些感同身受的味道,陈一鸣始终坚信,观影过程中,也需要时不时地给观众一些似曾相识的代入感。
这个角色是陈一鸣魔改后的凭空生造,原片里类似定位的人物只是一个在片尾出现的彩蛋性质的龙套。
第316章有趣但还不够
反复查阅了几遍资料,陈一鸣在男演员方面确定了终面的对象,昆哥、刘易军、潘月明,差不多就是他们三位了。
至于谁主谁配,眼下还言之尚早,等前期筹备八九不离十了再安排试镜也不算迟。
女角色方面需要有三位,其中女科学家需要两人,意识空间内的化身,即男主好友的女儿,戏份比较多,意识空间外的是女科学家本体,戏份要少一些。
前者的人选陈一鸣已经有了,他向之前合作过的宋嘉发出了邀请,对方原则上欣然接受,剧本出来见一面就可以签约。
于是陈一鸣就安排了女玩家这么一个新角色,她的行为逻辑介于“普通意义上的好人”与“轻微兴奋的游戏玩家”的中间态,实质上就是普通观众的化身。
当故事推进到最终危机时刻,女玩家原本的笃定与超然变得岌岌可危时,她就会光速退化变为一个普通人,变回现实世界里习惯于被统治与支配的那一个。
沿着这个方向选角,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比较荒诞,口碑恐怕会两极分化。
自然她的结局也不会太好,跟普通人一样,被卷入最终解决无足轻重地炮灰掉了。
后一个人设就比较中庸,符合大部分观众对女科学家的心理预设,好处是便于观众理解故事。
《木兰》里宋嘉只有两场戏,明显没能演过瘾,这次的角色升格为二番女主,宋嘉当然不会放过。
在陈一鸣心目中,宋嘉是华国当代女演员里难得的多面手,戏路宽广,形象多变,气质百搭,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演技不错还能吃苦,简直是最完美的“工具人”。
这么说当然不是说宋嘉只配走流程,而是指她具有丰富的适应性,能够应对实际拍摄过程中的各种意外与变故,不管陈一鸣怎么改戏相信她都能做出恰当的自我调整。
万一到时候三个男演员飙戏飙出意外场面来,宋嘉在还可以兜个底。
不厚道一点地讲,《第十三层楼》里的女科学家化身,本就承担着推动主线的工具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