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百里哭苏孔悬庙一桩悲事反被闹(第1 / 2页)
“不然,不然,你且听我说完。俗话说拿人容易定罪难,那新任的知府之所以对群众动武也是为了完成朝廷下达的征税任务。况且先帝驾崩后,新帝连发圣谕,督促各省尽快征税,上交朝廷。这样一来任莴药倒成了忠于职守的部将,朝廷若要知道朱步穗惩治了这样卖力的部将,试想会怎样?既然不能惩治任莴药,那就只好惩治闹事的人了,这闹事的乃是读书人。读书人是为了抗击暴政,声张正义,倘若惩治了他们,恐怕事情会更加难料,所以只得另做文章了。
这朱步穗倒好,却将哭诉庙案定为抗税谋反案,还上报了朝廷。但是将案件定性为反叛朝廷必须的有证据,怎么才为最妥?且说这苏州有一位名叫金世蓓的人。单从其名就可道些一二来,金可买万物,也可断万物。故又道万世蓓,皆有万事完备之意,又有违背之名。
此人虽名气大,却多是一些不德之事。塑性不端,离经叛道,是苏州城出了名的混混。他曾参加过几次科举考试,不但骂考题,还骂主考官。据说有一次明明考上了,却不去报到,接着又考,这不是分明在蔑视朝廷?于是朱步穗便把目标锁定到了金世蓓的身上。但是金世蓓没有参家哭诉庙事,那日却在家中,也不知闹出这等乱事,怎样会这个问题?这朱步穗倒是强令参加闹事的读书人诬告整个事件是金世蓓指使的,意图造反。读书人一看是金世蓓,原本素日里就对金世蓓怀恨在心,今日倒可以借此机会,将往昔的怨恨一并释发出来。于是一桩反叛罪就这么坐实了。结果,没想到的是,金世蓓居然被处死了,而且死得比窦娥还要冤些。”
且说金世蓓死后的当日,就有一首话歌传了下来,把事情的原委述了一遍,虽隐去了内含,却道尽了悲欢,竟不知谁云,只道:
有诗曰:
燕雀临池话语喧,蜂柔蝶嫩总堪怜。
虽是异数同飞鸟,贵贱高低非一斑。
原来这熙老爷是为那些日子的“苏州哭庙”一案而来。
昔日,自军入关以来,便时有忧民扰居。“话说当日苏州吴县新任知府任莴药为了完成征税要务,竟不恤民情,动起了武力,把不按时交税的民众拉到县衙打了个板子钉,还闹出了一桩人命。弄得是怨声载道,骂声滚滚。连素日里同好的士绅都看不下去,更是激怒了苏州城的读书人。适闻先帝刚驾崩不久,却闹出这事,朝廷那边也不好有所交代。只见这读书人组织了百余人,集体到孔庙哭诉痛斥任氏暴政。”
明珠惊讶道:“竟有这事?适闻先帝刚驾崩不久,理应出殡哭丧,怎又闹出这等乱事。”
熙老爷回道:“原来也就过去了,倒是激怒了苏州城的百姓。那二日有百余之众集体到孔庙哭诉暴政,沿途一直哭道巡抚大堂。”
“这巡抚的朱步穗又是怎样处理的?”
“孰是孰非倒可以慢慢处理,当务之急是驱散人群,防止群情失控,再闹出些事端。这巡抚的一面下令逮捕知县任莴药,一面悍然出兵驱散人群,捉拿了十几名领头的读书人。应理说这巡抚的还算处理的妥当,一来逮捕的知县可以平息民愤,二来捉拿领头的十几名读书人则显示了朝廷不允许群众随便闹事的态度。”
明珠听到此处,却道:“这此事不应化了,又为何说多说的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