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春到春愁何事有东隅明府辄思居(第1 / 1页)
却说蔒荔、侗啬、青衣、罗母等人绕过中间的亭榭后,又见雨萱、雪菁等几位丫鬟那旁走来,只见雨萱、雪菁及其他几位丫鬟拜见罗母、蔒荔、侗啬等人后,方才离去。这边,众者沿着晶白色鹅卵石铺成的桥廊,又走数百步,迈上数米高的九重台阶,忽见一巨石,坠天而下,且数丈有余,后经玳萱、罗母二人道明,方才知道,这巨石乃“阁香园”处的一方假山石。却见这阁香园内有四座假山皆以坠天而下,且大小相一,形状各异,分别环罩在阁香园的东、南、西、北四方,上有簏顶宽亭,环抱四周,簏顶宽亭处又有山廊依次相连,南侧假山后方有一虹形水溪,环绕在东西两北角处。且与后门相衬,形成弯弓状,香园东北侧为一方戏苑,与书房相隔甚远。(未完待续)
有诗云:
瘦尽灯花雁子时,清风朗月辄思居。
春到春愁何事有,半前半枕花间绿。
只见董谏前去明府之时,恰有侗府送来拜礼。后又他日,方才有蔒荔、侗啬及青衣等人前来拜见明府,时下皆以春后,且见明府:
正门两重,南开,大门四开间,匀称相对,且东西两侧成半弧状。前置石狮一对,雄狮居东,雌狮位西。头披卷毛,项系绣带,铃铛下垂,口含滚珠,且弥须而坐。院外为云山幻海般的玉石围墙环护,绿柳周垂四第,上有一赤匾写道:“东隅明相府”。
走进正门后,又见四间排房座落在东西两侧,后侧为正堂,且中间有一层围墙相连,墙上各有劵洞相隔,正堂为西南配殿,四周则为游手走廊,南侧有四排座房,且相互对称,西侧有三间套房,却见其中一间西北侧,似有燃烧过的痕迹,琅目不堪。穿过正堂右拐,方才来到馨觉苑,只见这馨觉苑的两边皆是朱红色的雕梁画柱,苑中则以朱白色的走廊相接,苑内北侧又有海棠数株,南侧则为一方竹圃。两间垂门花楼环罩左右,屋顶处为金石壁画,绘着形式各异的图案,且色彩斑斓。地板上铺着色调柔锦的绸缎地毯,宛如燃烧着的几朵艳红火焰。
只见侗啬拜见罗母后,说道:“原本他日就该来,却因青衣那丫头硬是要拉着前去给兰老爷拜寿,倒是耽误了数天。”罗母笑道:“哪里,权当是自己的家,倒也不必这么客气。”当下便有春莺、冬梅二位丫鬟端来用芪毫雀茉沏成的香茗,及其他一些茶果,这边又有容若、玳萱等人赶了过来。
且说容若见青衣身穿青灰色的素衣,外罩嫩紫色的衣袍,尖尖的脸蛋处,虽薄施脂粉,却在眉梢眼角处甚堪春意,且嘴边时有一丝微笑,更为明艳一斑,便问道:“却不知妹妹平日里都读些什么书,又时常拿些什么来解闷。”青衣回道:“倒不曾读些什么书,只是懂得一些《四书》、《五经》,诗礼藏香,认识几个字,不是瞪眼瞎罢了,平日里则以刺绣,戏苑解闷。倒不知容哥哥都读些什么书。”只见罗母回道:“他那里肯读书,整日里在学堂里厮闹……。”话未说完,却见一书童赶了过来,说道:“如今老爷吩咐要公子前去书堂,说是要考考公子近来的学业。”容若听罢,当下便痴闹了起来,后由罗母、玳萱等人一番劝说,方才有容若那旁离开,并与书童朝书堂处走去。只见罗母说道:“我这儿子,整日里净会痴闹,若不是请来的教书先生,那里肯读书。”蔒荔听罢,便说道:“时下公子还小,顽皮之心倒可不必放在心上。”
且说那日侗啬、蔒荔等人归去之时,已为下午,由明府后门走出。只见众者穿过馨觉苑后方的两间垂门花楼,来到一排城墙式的围墙,且围墙上有一方券洞,劵洞上面额书:“馨觉怡苑”。两边虽有雕刻的字迹,却与门前那两根朱红色的雕梁画柱一样,皆以模糊不清。绕过劵洞后方,便来到一座形如凤凰展翅的怡心拱桥,且见桥尾处有数道桥廊通往各处,形似凤凰尾翅。桥身处则为数台亭榭相隔,且亭中皆有丫鬟们嬉于那旁,台矶之上又坐着数位身着红紫色的丫头,中间两旁各有桥梁外伸,北方则与一假山相连,南面则与正堂相接,形如凤体双翼。桥头上方则有石狮一对,且头披卷毛、张嘴扬颈,盘踞左右两旁,与大门两边的石狮形姿各异,宛如凤凰双睛。
桥下则有溪水川流不息,发出潺潺的响声。这时忽见桥头东北方处又有书房一座,且有百步之遥,与馨觉苑数排佳木奇花相隔,且佳木茏葱、繁花熌灼,书房则位居其后。走上桥头之时,又见一方朱白色的甬石横铺上面,桥头两边的雕槛上,石刻着凤凰和牡丹,又有“三王之狮”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