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第1 / 3页)
“你订那玩意干什么,价格比市场价都高,你卖给谁去!”
“这你就不明白了,等见面再跟你解释吧!你先帮我把老肖联系上。”
“这没问题!我马上就给你联系。到时我到哪找你?”
“我就在银河饭店,你一到这就能找到我。”
“那就是说这事已经停了?”
“停倒是没停,只要关系硬,公司的名头响的话,还是可以的。”
梁英贵的最后一句话,总算没让张人健心凉透。但也让他费了不少脑细胞,找谁去订这货才合适呢?
他突然想起去年自己被长沙检察院绑架到长沙时,为了给张人健凑齐赎金,王申如曾经把他俩的那批薄板处理给了海城一个姓肖的生意人。据说他跟销售处的一把手王处长关系十分密切。
想到这张人健又给王申如打了个电话。
张人健现在心里十分清楚自己已经坐在火山口了,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琢磨着如何摆脱危机,虽说还压着不少的货,但在这种市场背景下,即使赔钱卖都很难出手,除非“跳楼”处理。
想到老修说的事,他认为应该是一个机会,试试也无妨。虽说价格比市场价还要高,但如果赔百分之十,还是应该好卖的,听说鞍钢现在内网跌到八折都没人要了。自己等钱一回来,换成内网还给鞍钢,至少还能有百分之十以上的利润。
所谓内网,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也就是鞍钢各单位内部之间的物资交流,所计的帐。后来延伸到一些给鞍钢的供货单位,尤其是煤炭行业,鞍钢几乎经常保持欠以十亿为单位的煤款。这也被划到内网的系列里了。
为了叫准这个事,想来想去,张人健觉得还是给鞍钢销售处的朋友挂个电话比较可靠。他随手就拨通了梁英贵办公室的电话。
“梁子,我张人健。”
“申如,你现在在哪呢?”
“现在还能做什么?越做越赔,还不如在家硬挺。”
“你听说鞍钢往外订了不少托收合同的事吗?”
“我知道,你又准备打什么主意?”
“我记得你认识的那个老肖跟王处长挺熟,我想你能不能跟他谈一下,让他帮我订点托手合同?”
“我听出来了!怎么?有什么事?”
“我听说鞍钢现在往外订了不少托收合同,有这回事吗?”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那得省级公司才行,而且你现在想做都有点晚了。已经开始收口了。”
“为什么?”
“还不是欠帐太多了,现在外欠鞍钢的货款都接近一百亿了,你说能不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