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论道(第2 / 2页)
说完了以上一番话,卢子秋并没有再说下去,他相信楚天雄作为一省的军事主官,有见识也能够理解他话里的意思。
沉默,静的可怕的沉默。卢子秋是有意保持沉默留给楚天雄思考的时机;栾雨菲是被震惊了,她虽然武功高强,可是对于行伍之事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想不到其中竟然又如此之多的门道,奇怪的是从没有当过兵更没有上过战场的卢子秋,这个自己以前看不上眼的“痨病鬼”,“小白痴”竟然懂得这么多。而楚天雄确实在思考,卢子秋的这番话尽管大而化之,可绝不同于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空洞,其中很多内容,楚天雄都深有体会。
许久,楚天雄突然问道:“子秋,这些你都是从哪里知道的?”
“万宝斋。”(未完待续)
“孟子曰‘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卢子秋的话一出口,楚天雄便不自觉的皱了皱眉头,长年形成的习惯,他对出口闭口子曰诗云的腐儒没有半分的好感。
没有理会楚天雄的表情,卢子秋继续说道:“不过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这句话并不适用。作为一个岛国,这个国家存在着畸形的民族自豪感和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以及无与伦比的奴性,对它以礼相待是自掘坟墓,只有彻底的把它打怕、打服才能让他们消停。”
虽然大明朝和倭寇打了近百年的“交道”,可是或许是出于蔑视,无论是在庙堂之内还是在市井之间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却一点都不了解,对于卢子秋的这番言论,楚天雄颇感新鲜。
卢子秋在三人的杯中续了一些茶水,徐徐说道:“子秋以旁观者的发表一些看法,偏颇之处还请楚叔叔多多指点。”
楚天雄微笑颔首。
“此番卫兵对倭寇的作战不利我觉得除了倭寇比以往更强,更有组织性之外,卫兵内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漏洞。”在一省都指挥面前指摘军队的不足,卢子秋确实够冒昧的。其实这也是在他初步了解了楚天雄的为人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果然,楚天雄并没有露出半分不悦的颜色,反而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首先,卫兵装备陈旧,疏于训练。除个别军队外,大部分的卫所兵器几十年都没有换过,士兵的武器比之倭寇的差距越来越大。且卫兵战时为兵,安时为民,士兵对锄头的熟悉甚于兵器,战斗力不强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因循旧制不知变通,戚继光、俞大猷等名将分别创立了戚家军和俞家军,在抗倭的战场上所向披靡,声名赫赫。戚将军更是将带兵的经验整理在了《纪效新书》中,可是呢,朝廷的各路将领敝帚自珍,守着以往的经验不愿意变通,所以鸳鸯阵仅能存在于戚家军中,所以福建倭患严重却只知道借调戚、俞两位将军前去平定却没有学习两位的带兵经验,这不是取之于鱼而非取之于渔的愚钝和无奈吗?”
“第三,子秋一直认为,为将者做到以强凌弱,以有备袭无备才算是称职的。以弱胜强固然可嘉,以无备胜有备更是难能可贵,可是这样便不知道要多付出多少的代价,真的到了那一步便已经是先机尽失了。真正要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必须要做到功夫在军外。所以子秋觉得,大明要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要重视对手,这已经不再是官与匪的进剿,而是国与国的征伐;然后要加强军备,要珍惜士兵的生命,不能让士兵拿着大刀长矛去和对方的火绳枪、火炮拼杀;第三要完善谍报系统,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现在我军就属于不知彼也不知己的状态。”。这一点卢子秋深有感触: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侵略中国之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中国所有少将以上军官的资料,了解他们擅长的战术和特点;同时绘制了连中国军队都不具备的中国地图!相传,阎锡山的晋绥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第一件事不是救治伤员,也不是收集枪支弹药,而是寻找日本军官携带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