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他乡(第1 / 1页)
宋家举家离开北平,前往南方,几个孩子因为读书和工作分散在南方各地,继而辗转飘零在世界各地。老先生和夫人在重庆暂住,长子在昆明买了一院房子。这还多亏妻子家的绸缎铺,她家这里的掌柜精明世故,游交结广,给他们早早谋得这一处产业。宋家长子带着妻儿妹妹安顿下来。不久父亲应聘到西南联大任教,举家来到昆明和儿子同住,一起又过了七八年虽然清苦,也还平安的日子。这期间宋家又添了个孩子,小姑出嫁,宋家少奶奶的丈夫经常不在家,不得不独自带孩子,她已经从不谙家事学会了洗浣针织,操持家务样样在行。在院里养鸡喂鸭,在菜市上和人讨价还价,在米店精明细量和婆婆一起俭省度日,教养几个孩子。好不容易熬到光复国土,大学北归,公公年事已高,辞去大学的差事,跟几个儿女回上海老家养老,所幸家里的老房子还在。长子因聘期未满,又有妻小,到上海不易安顿,但大些的三个孩子由父母带回上海念书。自己和妻子还有最小的孩子暂时留在昆明,只是这一暂时却成永远。
接下来的内战更令生活困苦,北归无望。时间一晃,昆明和平解放,宋太太才明白丈夫不回北方去的原因,一切原有安排。她才知道为什么小儿子出生,他只匆匆回来了一个星期。事情到这一步,丈夫更加忙起来,忙着去做新建公路的测绘,不久又开始勘测国界线,总之他有忙不完的事情。每次回来心情都很好,常带些野味回来,不久小女儿出生。在上海的公公婆婆也不错,家里难得的舒心两年。好景不长,丈夫在一次勘测时遇上土匪,遇难时只有三十八岁。宋家成了烈属,那时宋韵只有九岁,宋太太拒绝公婆的邀请,独自带着孩子留在昆明,那时她已经是一位小学教师了。
李家长子听到消息,回国专程来看妹妹,其实是想带她走,那又谈何容易,考虑再三,她让哥哥带着刚上初中的四儿子去广州,从那里他们去了香港,从此没了音讯。
宋韵和母亲相依为命。文革开始,因为出身的原因宋韵不得不从中学退学。母亲因为同样的原因离开了学校,在一家街道办的工厂里劳动,说是工厂不如说是作坊,做的是染布的活,没有任何机器设备,全凭手工,只出一种布,蓝底白花的印花布。她的双手常年被靛蓝染得青黑。家里的一院房子也被收走,只留下临街的一楼一底。底是门道和一间狭长的廊子,马槽,马桩还在,丈二宽,三丈长,旁边就是门洞。廊有一半被隔成半间房,没有窗户,堆着年代久远的破东西,所有的神秘,恐怖故事就从这半个隔间上来。说那个殉情的女孩,死前就被关在那里面。门道有七八尺的样子,从前马就从这里进出。一道窄窄的梯子在门道边上,二楼也是一间狭窄的屋子,只多了门道上的骑楼,旧时楼上住人,楼下拴马。这门道是连着后面正院的过道,一口井在墙角。传说那个殉情的女孩儿就是跳了这井,她的魂常常出来闹鬼。所以当时的房主才急着出手,搬到风水好的地方去了,外地人才买得到这房子。其实不过是国事紧张,战火不断,原来的人家精明殷实,卖了房子,赚了路费,往美国去了。
这里是正院的后门。正门是在侧边的巷子里,青砖挑檐,简洁气派。正院被收走后,封住了这边的门,高大的山墙没有一扇窗,挡住了西晒。当那唯一的角门被堵上,宋家母女就此和从前的幸福,受人尊敬,衣食无忧告别。这临街的一楼一底和门道就成了一个独立的小院,像是正院高墙下倚墙搭成的破烂窝棚,唯一的影子是井边的一棵玉兰和缅桂,瘦小干枯。因为井是口枯井,没有水,坊间的说法,水眼被那女鬼堵上了,这里是鬼宅。在宋家聘下前,这是原来房主人家下人住的地方。沿着这里的习惯七下八上的格局,即楼下高七尺,楼上高八尺,土坯木质结构,腰墙,格子窗,几扇四尺的窗板。而后面的正院却是高大的走马窜角楼,宽阔的走廊,细致的雕花柚木门窗,高大气派,明亮的门窗玻璃,据说是香港发来的外国货,方方正正的大院子,影壁假山鱼池。宋家买下这里后,就把这个不成样子的地方当成杂物房,只是把从前房主家的东西清理了一下,就往里面扔些用不着的东西。正院被收走,只许母女俩带几件随身衣物,和必要的生活必需品出来。看在遗属的份上,留下这里两间破败的屋子权当她们的栖身之所,好在没有批斗,也没有游街。宋太太虐来顺受地带着女儿在这里悄悄的生活。连房子都不敢清理修整,只是在蜘蛛网和一堆破烂里,清出一小块地方,找几块木板和砖头,搭成床的样子,铺上草席,两条薄棉被,一块旧床单。再在廊下用废砖瓦搭成火塘,生火做饭。丈夫从前的同事看不过去,给她们悄悄送来一个用旧铁桶搪成的炉子,这才算有了样像样的家什。就算这家什她们母女也是悄悄地躲着用。收去的房子很快成了一所中学的办公室和学生宿舍。这学校是收了巷子里的几个院子,打通院墙弄成的,宋家的院子较小,屋子开间也不大,放不下几张书桌,前院的三间堂屋合适做办公室,后面紧接着宋家的正院,当做女生宿舍倒是正好。
事情并没有这么结束,上山下乡开始,女儿并未幸免。既然要去,宋韵鼓起勇气,提出去父亲牺牲的地方,那里是一片荒山野岭,是谁都不想去的地方。但是对于改造一个十几岁的资产阶级小姐,那确实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地方,而且,新成立的公安部队就有一支要往保山方向去,一直到边境。很顺利地,宋韵在母亲的眼泪里踏上了父亲走过的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