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夏耕之尸,反商复夏!(第2 / 8页)
楚立分析道:
“夏耕之尸的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
从前成汤在章山讨伐夏桀,打败了夏桀,斩杀夏耕尸于他的面前。夏耕尸站立起来后,发觉没了脑袋,为逃避他的罪咎,于是窜到巫山去了。”
随即,楚立笑道:
“这个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像黄帝斩杀刑天的故事?山海经这里其实隐隐在告诉后来人,当年夏朝被灭后,其中一支夏朝贵族的去向!”
他解释道:
“夏耕是夏朝最后一任帝王夏桀的部将,从名字‘耕’字来看,可能是监管夏朝农业生产的一名重臣。
另外,水书中的一些符号我感觉甚至可能比甲骨文更为古老,但书中却发现太极阴阳鱼,这是宋朝后才出现的图案。
后面有空的话,我会尝试学习一下这种水书文字,然后看看他们所属的连山易到底写得什么东西!
————————
“谁说古籍中没有相关记载?!”
“三星堆出土了那么多《山海经》中记载的文物,你们怎么连这本书都忘了?”
后来,他负责镇守章山,商汤伐桀时,他被商汤击败砍掉了头,但是夏耕的灵魂不死,逃到了巫山,成为夏耕尸,他虽然没有脑袋,却依旧手操戈盾,尽忠职守地护卫巫山。”
楚立讲完这个故事,随即解释道:
“山海经的叙述风格其实及其写实的,它就老老实实描写一处地理,从距离,水文,物产到该地区神明祭祀方式,它甚至丝毫不添加作者的主观情绪和点评。”
“即便是二十四史的史官们也做不到写作风格如此质朴客观。”
“所以,我们不要用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去看待山海经。夏耕之尸,应该不是讲一个死后复活的神话。”
说罢,楚立抬起头开口道:
“《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了一段故事:
“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楚立对着镜头解释道: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个人没了脑袋,手拿一把戈和一面盾牌立着,名叫夏耕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