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乱世英豪(第1 / 5页)
“去了。天一亮他就走了……回来不说话,倒头就睡。”
闷了一阵,传灯开口说:“武哥知道二哥死了,没闹着要下山跟鬼子拼命?”
喇嘛蔫蔫地说:“能不闹腾?将就他那脾气……那天夜里他被张彪那一拳打晕了,一路都没醒过来,后来张彪去车厢喊他,他醒了,要跟张彪拼命,被关大哥拦住了。他想跟关大哥动手,关大哥没有多说话,只说了一句,如果你想给自己的哥哥报仇,最好先留着这条命。四哥闹了一阵就消停了,满山乱跑,喊哥哥,雪都吓停了……”
传灯想起来了,早晨从家里出门的时候,遇见三嫚儿,三嫚儿的怀里抱着一个包袱,里面包着的应该就是杨文的儿子了……心里不由得一阵麻痒,仿佛那个孩子柔软的小手抚过他的心脏。还好,杨文留下了自己的根,喇嘛说得没错,这个孩子是我们七兄弟共同的孩子……传灯感觉自己的鼻子有些发酸,眼前浮现出杨文那张飘忽不定的脸来。二哥,我一定要为你报仇,我是不会让杀害你,杀害嫂子,让孩子没了父母的这帮畜生好受的……传灯感觉自己有些不争气,孩子不是还在的吗?这是应该高兴的,怎么就想哭呢?咽一口唾沫,问喇嘛:“你把孩子托付给你妈了?”喇嘛点了点头:“大哥的意思是让我妈把他当成当年的我来养活,可是我妈‘草鸡’了。我把孩子给她的时候,她说,我不想再养活一个没有爹的孩子,她的意思是送去你家,让你和汉兴养活,谁知道你也出事儿了。”“别担心,”传灯按了按喇嘛的大腿,“我爹和我哥会照顾好孩子的……”叹口气,望一眼薄雾散尽的华麓宫,问,“大哥他们还在那里吗?”喇嘛说:“应该还在。我下山的时候,大哥带着彪哥和武哥上了‘老师父坟’那边,想先给二哥立个碑,等尸首运回来就让二哥在那里安息,估计这工夫应该在华麓宫等我回来。”
“大哥没跟你们提咱们来了这里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提过,”喇嘛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沮丧,“大哥说他瞧不起路公达那帮草寇,想先去投靠胡占山,可是武哥不同意。”
“为什么?”
“武哥说,胡占山就像水浒里面的王伦,他的眼里容不下比他强的人,比他强的人没法在‘绺子’里立足。”
崂山,拔海而立,山海相连,雄山险峡,水秀云奇,自古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齐记》中有“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的记载。据传,自宋朝开始,崂山深处就有绿林好汉纵横出没,有的终生以此为业,有的亦匪亦农,鱼龙混杂。因为山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剿的官兵历来非常头痛。地处崂山西麓的华楼山,崇山叠嶂,深壑相连,自古人迹罕至,因为山上华楼宫东边有叠石似楼,以此得名。
传灯辞别玉生,跟在喇嘛后面接近华楼山脚的时候,怪石嶙峋的山道上雾气还没有完全散尽,氤氲之气弥漫在远山与峡谷之间。
由南麓陡峭的小路登攀,转过一道危崖,前面突兀崛起一壁几十丈高的巨岩,其状平正方直,相迭耸立——乃华楼山第一胜景:华楼迭石。传说,当年八仙过海时曾经相聚于此,故此石又称聚仙台,也称梳妆楼,缘于何仙姑在这儿梳妆过。
坐在巨石上稍事休息,喇嘛指着前面云雾缭绕的一处道观对传灯说,那就是来之前在金福家关大哥提起过的华麓宫,我们来的当天晚上就留宿在观里,观主姓杨,是大哥多年的朋友。
“你怎么私自回了下街?”传灯摸一把喇嘛涂脂抹粉的脸,笑道,“是不是还想去勾引哪个小鬼子?”
“那咱们兄弟几个自己拉山头不好吗?”
“我也是这个意思,可是……”喇嘛摇了摇头,“可是大哥不同意,谁知道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最后是怎么决定的?”
“最后也没定下来到底要怎么进行……反正说着话,天就亮了,谁也没有心情说话了。”
“不说这些了,”传灯叹了一口气,问,“大哥没去白云洞看看?”
“打死也不干那样的事情了,”喇嘛往手掌心里吐一口唾沫,胡乱擦着脸,哼唧道,“谁私自下山?我懂组织纪律。”
“是大哥安排你下山的?”
“嗯。大哥让我把杨文的孩子安顿下,顺便跟我妈打声招呼……”
“慢着慢着,”传灯抓起了喇嘛的手,“杨文的孩子还活着?”
“活着……”喇嘛叹一口气,将那天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对传灯说了一遍,最后叹道,“那是咱兄弟七个共同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