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李家欣的身世(第1 / 3页)
光绪将林海的话告知翁同酥。并与他商议。翁同酥说:“总参谋部成立以后。对军队的战斗力能够提升多少。尚未可知。但这个部门只管理后勤,收集情报,制作作战计划,并没有实际的军权,对京城的势力分布不会有很大影响,既然徐志摩想成立这样一个部门,微臣觉得可以应允
光绪说:“徐志摩想留在京师,他的职位比叶志超还要难以安排
杯海摇头,撒了个谎:“身体倒没什么,只是精神疲惫,这些天纠缠于朝鲜战事。寝食不安,连续十几天失眠了
“徐卿为国劳心劳力,辛苦了光绪赞许了一句,心想,让徐志摩缓一缓也好,这一段时间他的风头太甚,必然招人嫉恨,我大清的上将在大战之中百战百胜,若被宵小之辈暗算于朝堂,那就太不值了了。于是说道:“也好,徐卿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不知徐卿离开朝鲜以后,朝鲜军队应由谁来领军适合?”林海未到朝鲜以前,主事的是叶志超,不过他管不了袁世凯。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却由于日军的威胁而暂时被忽略。只,弟阅于墙外御其侮。如今外侮已除,就该是兄弟闷于墙的时刻了。所以明确选定一个主事的人是很有必要的。
林海想了想,回答说:“袁世凯曾经在朝鲜驻军十年,熟悉地形,了解民心。经验丰富。叶志超这个人,我观他为将谨慎有余,勇猛不足。不适合带领打仗,更适合作一个参谋。陛下何不把叶志超调到京师。留袁世凯在朝鲜主持军政?。
光绪稍显犹豫:“叶志超是从一品的武官。军部没有与其身份匹配的空闲。调回京师,职务不易安排。”
林海说:“末将有一个想法。陛下可成立一个总参谋部,将叶志超塞进去
二者拉着林海的弄在房中坐下,让林海为他讲述讲入朝珊生的故事。林海娓娓述说了军队如何在严寒中行军,如何在阿穆尔山收复乱匪,如何引大同江水攻击日军,又讲了自己所知的关于日军第一次攻击平壤时的战斗情况,此外,还讲了些朝鲜的逸闻趣事,光绪兴致很高,听得十分专注有味。
“定武军厉害,真乃天兵天将因为激动。光绪目光炯炯:“徐卿,若我军都像定武军一样威武,何愁天下不太平?”
林海说:“定武军的战斗力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说明我军的练方法是有效的,我军可以考虑以这种模式练出第二支军队,毕竟五千人的定武军还是太少了,和日军作战时就已经感到不够用了,一旦和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老牌军事强国作战,就会非常吃力。”
光绪问:“德国不是我们的友邦吗?我们为何要与它作战?。
“将德国作为假想敌,只是一种纯军事领域的课题,和政治没有任何联系林海回答:“而且在邦交方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对于友邦。既相互忠诚,又相互防备。相互制约。这样的外交才能持久。如果任何一方放松了警惕,另一方必然会生异心,那么,关系就会破裂
光绪问:“总参谋部?这是什么部门,职责有哪些?”
“总参谋部是一个,专门的军事部门,负责为军队传令联络、搜集情报等事宜林海讲述说:“这次在平壤作战,末将深感到情报、后勤对军队的重要性。如果我军有专门的人员研究过平壤的战斗地形,水淹日军之举也论不到末将。普鲁士军队在百年以前就成立了总参谋部,法国、俄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先后建立起类似的机构。我国很早就有随军谋士,比如诸葛亮、郭嘉等人。他们的谋略在作战中体现了极大的价值,然而直到今日。我国还还没有出现过正规的参谋机构。参谋部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军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一个标志。陛下何不考虑一下成立总参的可行性?。
光绪说:“爱卿的建议很有开拓性,你可将总参谋部的构成、成立该部的具体步骤作一份计发”来日早朝与大臣们商议
林海说好,两人又闲聊了几句,林海告退。
光绪在书房中走来走去,思考林海的话语。过了一会儿。他叫来一个守在门外的太监,让他把翁同酥叫进了书房。
林海的这些话,是巾国人民用深刻的教主学到的,在建国初期。我们处处唯“老大哥”马首是瞻,这种依赖性导致了“老大哥。的傲慢,这是双方在意识形态上发生冲突以后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
光绪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不以为然,又问:“徐卿,朝鲜战事已经稳定下来,不知你是否还有意再赴朝鲜?。
如果林海到朝鲜去,就是一个土皇帝,但他现在不想再去那个战乱的国度了,他想留在京城修养一段时间,孩子出生以后,一家人享受一段时间的天伦之乐。
“陛下,我身体不太好,想暂时留在京师修养
光绪关切地询问:“徐卿身体有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