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反伏击(第1 / 2页)
大家都细心地听着刘硕的解释。刘硕将现代军事知识运用在古代,虽然刚开始还有点生搬硬套之嫌,但现在已经非常娴熟了。经过解释,张角等人终于明白了刘硕的意思。然而,大家并没有露出惊喜的神色,反而更加凝重起来。刘硕的计策虽然不错,但对执行力提出非常高的要求。一着不慎。照样可能被汉军灭了。而且大家都见识了汉军的攻击力,如果以正常地方式对阵。黄巾军凶多吉少啊!想到这里,大家不敢再大意,纷纷讨论起刘硕的计策来,在搞明白后,大家几人一组,按照刘硕教导的方法开始安排布阵。
剩下的兵力在汉军必经之途设了大营,以便迷惑汉军。
卢植虽然谨慎,但估计要不了多久追兵便会赶到,留给大家的时间并不多。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兴师动众,大家才理出了头绪,各部分人马都埋伏妥当。张角在检查了各处兵力后,心也终于放了下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众将领围在张角和刘硕身边,遥望着汉军将要来的方向。过了不久,马蹄声和噪杂声终于传入了大家地耳鼓,随即大队的兵马出现了,小心翼翼地向前摸索着,随时准备应该黄巾的偷袭。
沉重地马蹄声叩击着大地,闷闷的马蹄声开始在这片大地之上响了起来
“敌人来啦!”
谨慎并不能挽救他卑微的性命,这个士兵几乎阻挡了所有的间隙,但他能谨慎一时,不能谨慎所有的时间。就在他自以为计策得逞的时候,一支乱箭洞穿了他的脖颈。
突然而来的凉意让他已经,但业已混乱的意识让他居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甚至当他倒到地面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奔赴黄尘。
这样的例书在不停地上演着,黄巾兵已经所剩无几。然而,即便如此,那名黄巾首领脸上居然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要不了多久,出现在汉军面前的景象便解释了那名黄巾首领的诡异。无数名黄巾兵在张角和刘硕的带领下从大营里冲出来,从侧面冲击过去。
由于连日来黄巾兵一直采取小规模冲击,没想到突然之间居然发动大规模突围,毫无准备的汉军不由慌了手脚,很多人甚至都没做好准备,眼睁睁地看着黄巾兵突出了重围。
卫兵第一时间开始示警。其实,如果仔细听,卫兵的声音虽然短促急切,但并没有丝毫的恐惧感。只不过在此关头,又有几人能注意到这种细微的变化呢?
负责守营的张合瞪着双眼,死死的盯着即将来袭的军队,他要在第一时间之内判断出敌军的人数和攻击方向,以便于安排重点防守地段。上千名骑兵以扇形地阵势向大营扑击过来。只不过一个时辰设下地大营,防守之弱可以想见,在强大的骑军冲击下,颇营是确定无疑地。但是,张合可不想如此轻易地放弃防守。在他的调动下,士兵们迅速的行动了起来,布成了一个极为有利的防守阵型。
黄巾兵早有准备,一旦突出重围,便快速向数十里外的山区奔去。这里大部分都是平原,但就在毛城的东南方,有一片山区。
快到达的时候,冲在前面的张角和刘硕等人停了下来。
张角面对刘硕问道:“玄伟,你觉得在哪里埋伏为好?”经过这段时间的交往,张角对刘硕更是信任有加了。这一次,也是刘硕想到的计策。汉军虽然明面上要和黄巾正面作战,但一旦遇挫,肯定又要退居毛城,既然如此,还不如将其引到偏远地带,一举歼敌呢!还有一条利好的消息是,高览和沮授已经成功,马上便要到达此地,完全可以形成对汉军的反包围。于是乎。黄巾兵便在表面上示弱,为了做得逼真,甚至作出想偷袭的样书,现在又玩了一处金蝉脱壳之计,实际上还是在做样书给汉军看。
刘硕早几天便偷偷来此地观察中,闻言假装四下里看了看,然后道:“此地山势起伏,草木丛生,非常有利于埋伏。不过。最利于埋伏的地方,无疑还是那儿。”刘硕伸出右手食指,向不远处指去。
大家顺着刘硕的手指望过去。只见那里地形并不复杂。但两边全是高耸入云的树木,一条大道从中而过,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可怕之处,但实际上这种地形如果一旦有伏兵但没有被发现的话,反而是最好地伏击地形,只要是不求全杀,只求击溃的话。那么只要从两边精骑分批冲出,再两边来回穿插,那怕再严整的军队也会被这种骑兵的强力穿插而击溃,除非能够阻击骑兵的来回穿插,而在冷兵器作战的时代,几乎没有可能,因为这需要大量精准的远程攻击。只有在冲出树林之前消灭大部分的骑兵。才能阻止采用这种战术的骑兵。而在现代地话,根本就没得比,除个极个别的打枪会跑靶之外。其它的都可以说是百发百中,反正只要将人打下马就足够了,又不要求一击致命。射击速度更是快得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