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冻死人的节凑(第1 / 2页)
御不情见凌邵阳没有说话也不在意,倒是回过神来开始说起了正事。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人性为善,故也;
而荀子却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纵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矣。’
然,人性为恶;
告子则言:‘性无善与无不善也……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掌握了势力,接下来便是重头戏了——南北两界的和谐稳定。
这可比拿下玉溟城要难办得多,要知道拿下玉溟城仅仅是武力便能够解决,可是要打破百年来南北两界的格局却是难上加难。不要说凌邵阳,就是老油条朱六福也是头疼万分,不然也不会因为凌邵阳当晚承诺三个月内还一个和谐美好的玉溟城给他便大大方方均衡利弊的暗中应允了他的要求。即便有其他原因在内,但若是没有这一条对于百姓们有莫大好处的条件朱六福是不会那么轻易妥协的。而且很有可能真的会趁火打劫。虽然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江湖和朝廷对立是绝对的不明智的,即便是楚家也不能明目张胆的站在朝廷的对立面。若真是如此那么不管是为了朝廷的威严还是稳定人心定然会有一系列的动作。当然若是楚家铁了心和朝廷作对到最后谁妥协还不一定呢,可是世界上有几个民能像楚家一样肆无忌惮?
所以说民不与官斗。
千百年的格局若是强制打破定然会招来百姓的各种不满,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有些实力的暴发户什么的,那简直就是一根根搅屎棍,非要把水搅浑才高兴。针对这种情况凌邵阳都快愁白头了。最后为了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其新的格局他只得前来请教御不情了。
他来的时候挑的是中午,那个时候的御不情刚刚起来正在吃早餐,他便坐在她对面看着御不情菇凉极为不雅的报销着桌子上的美食,害的他咽了好几次口水。当御不情吃饱喝足起身出了屋子之后他才慢悠悠的跟了上去。
故而,无善无恶之分;
而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
便是善恶均存。
人的特性分为八种,其一:食欲、**、权威欲、群体欲、表现欲;食欲则是所有生命体的第一本能..(摘自:百度人性论)话说,你听得懂不?”御不情边慢走边说连喘都不带喘一下的。说道生命体她才忽然意识到这个已经不是她原来生活的世界了,不晓得这些文言文凌邵阳是不是真的听得懂..
凌邵阳听着御不情精辟的长篇大论不由受益良多,忽然间御不情这么问倒是有是一瞬间的反应不过来,她这么问是神马意思?难道自己的智商竟然低到连这个都不懂的地步了么..
御不情走路很轻,但却不像是有轻功那般落地无声;很慢,因为腿短。凌邵阳慢悠悠是因为他腿长..
“你可知道人性的弱点在哪?”御不情经过三年的成长越发的沉稳了,这样的御不情看的一直守护着她的家人朋友心疼不已。但活脱起来却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哭笑不得,都开玩笑说御不情这样下去会不会出现第二人格,御不情对此不发表意见。
“贪婪。”这是凌邵阳的理解,对也不对。
“是贪婪,但这只是对绝大部分人,还有那么一小撮人无欲无求,这个答案对也不对。”饭后散步是御不情来到玉溟城之后养出来的习惯,漫步前行,周而复始。
凌邵阳按照御不情的思维一想,觉得自己十几年的认知就这么被一句话给推翻了,心里无比泪奔。他这么大的年龄难道连一个小菇凉的智商还不如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