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故地重游遇故人(第1 / 2页)
张博明颇有些无辜地说:“婉儿同学,你又猜错了。虽然——”他停顿了片刻,说,“虽然他的所作所为我看不过眼,但你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只是我现在干的是这个。有什么场面去了怕也不合适。”张博明说着拿起挂在胸前的相机给老同学看。
“哦,你是做这个的。”艾婉笑着比划了照相、写字的手势。
“难不成是做这个的。”张记者比了个喝酒的姿势,又问道,“对了,他今天来了吗?”
艾婉料想张博明指的刘不一,答说:“在前边儿吧。我俩一起来的。”
张博明大笑:“哈,就知道你会猜错。是这个。”又比划了个写字的手势。
“姐姐。”孟惜敲开房门,兴奋地对艾婉说道,“津门到了。该下船了。”
原本睡眼惺忪的艾婉闻言面露喜色,脸上的疲惫一扫而光,欢喜地说:“是吗?”高兴地小跑着下了船。
一行人改乘火车,火车奔驰在华北平原上,艾婉微笑着撑着头,倚靠在窗边,眺望着熟悉的风景,不时与身旁的孟惜谈论大学时的光景。刘不一隔了桌子,坐在包间的另一头,翻看着报纸,偶尔偷瞄一眼妻子。火车到站后,换了马车,轻车熟路。山水依旧,草木葱葱。
进入学校,昔日的傲雪红梅已换作了富贵吉祥的牡丹,杏林桃花也换做了日式樱花。各色贵宾悠游在缤纷的落英间,也可谓下自成蹊了。前来接待刘不一和艾婉的是在读的后辈学生,对答起来只懂今人桃面笑如靥,不晓当时木柳绿成荫。艾婉脸颊虽笑,但心有戚戚焉,便对招待的后辈说:“我看宾客也多,你不必招呼我。我自己去校园里逛一逛吧,看看昔年景象是否如故。”
摆脱了殷勤的接待,艾婉连孟惜也不带,独自去寻找青春的记忆。绕过傲雪石,不,现在应称富贵石,即顺着小径来到小河。溯河而上,碧波荡漾,蔓草青青。行到水穷处,又逢弯折。她极目搜寻,想找到当年有心所插之柳,可惜并无柳树,更别说柳林。信步所至,真可算换了人间了!忽见河湾的另一头几簇婆娑摇曳的绿竹,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近看才发现只是些毛竹,不是昔年的湘妃竹。艾婉才想起上次听蔡玉说,河边的竹子开花死了,大概是新换的。用手一摸竹子就沾了不少毛灰,俯身洗洗手。此处水流极缓又极浅。洗着洗着,看见一群思渊鱼儿正洄游至滩下、蓄势待发欲争上游。一只乌龟在石头上懒懒地晒太阳。艾婉心生爱怜,脱下鞋子想赤脚往河中去在近处看看。河水真凉啊!水流从上游来,从脚底滑过,从小腿擦过,爬上白皙的脚背,立即往下游赶路。河床一如往昔般凹凸不平,只是少了些棱角,多了些圆滑。少妇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小心翼翼,提着裙子,一步一步来到了河中央。水在倒流!
艾婉恍然大悟,知道所指为江威辰,连忙说:“哦,他呀!这么热闹的场面,他这位大文豪怎么肯落下?”
蔡玉立时冷下脸说:“婉儿你们不是老板吗?让他不来不就成了。”
艾婉为难地解释道:“正因为是老板才更不能这样霸道,单凭这点同学之宜也难开口不让他来。”
蔡玉释然笑道:“也是。你怎么会是那种人。走吧,好久没回学校,一起逛逛吧。”
三人且聊且向上游走去。到了河流的尽头是一泓碧水汇聚清池,一架飞瀑三丈直下不腐地注入池内。水声轰鸣,震耳欲聋。白浪濯濯里,“献鱼池”三个红字格外显眼。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岸上忽闻踏歌声。
艾婉闻声回望,张博明与蔡玉已然在岸边。艾婉笑道:“你们都来了。”少女再回一头看水里,鱼儿和乌龟都不见了踪影,她便有些怏怏然,赶紧靠了岸。
张博明笑道:“不,不是都来了,是也来了。像刘局长这样的大人物才算功成名就,范阳大学之骄傲也。我们不过是‘也来’的陪衬。”
蔡玉在一旁不大高兴地说:“博明,你又来了!这些年,你看不上刘不一就算了。艾婉怎么得罪你了。偏要话中带刺。我可不认什么局长夫人、老板太太的,只晓得她是艾婉。”
艾婉上了岸,穿好鞋子,笑道:“我这才算知道博明你为什么没来参加我的婚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