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侃死男保姆 > 第十三章 那种异香,从来没闻过

第十三章 那种异香,从来没闻过(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我赶紧换成普通话,说我在你们村儿,在太奶奶这儿呢。他说,等我吧,我这就过去。

这时,老人和小语已经出了屋子,老人听说是小山的父亲叫我们吃饭,说:“好啊,我正说让你们去找富强呢。我向来吃素食,怕你们吃不惯呢。”

小语说:“太奶奶,你不一起去吃吗?”

老人走到织布旁边,用手抚着机架,回头说:“这还是民国25年我们结婚那年置办的,想想已经8从没想过此生会织粗布,居然就学会了,应了‘入乡随俗’的老话了。”老人说到这里,淡淡一笑,对小语说:“从没见过织布机对吧?”

小语点头,在机头上摸了摸,:“这么简单的机器真也织出布吗?”

“当然能,”我转而看着老人,“太奶奶,我们家原来也有一架织布机,但20年前就拆了,难得你一直还保留着它。”

老人再次惊讶地看着我:“那你们家里也定有勤快的人。我十年前还在为他织呢,但极慢了。年轻时倒是快捷着呢,一日能织一勾布。”我和小语茫然对望。

老人解释:“一勾布就是四尺,一般人一天只能织三尺呢。”

“这上面的书,多是线装,你们不会多见的……”老人的手在书脊上缓缓地挨个滑过,“这儿有民国15年的《晨报副卷》,民国16年的《月报》,还有《莽原》,这,都是我们爱读的……如今,好天气的时候,我也拿它们出来读……但已是看不清了……”

我和小语都不说话,静静地感受着一百岁老人手捧线装书厮守爱情的小景与深情,只觉自己越来越小,呼吸,都有些凝滞了。

出了书房,老人领我们去西厢房。我也懂得一些以前的老规矩,东厢房一般是夫妻的寝室,外人一般是不让人进的。

西厢房三间,中间是个小客厅,很简单,一个小点儿的狮腿八仙桌,一套白瓷茶具,四个方凳。

老人指着上手房,也就是北套间的门说:“我,住这儿,没什么看的。”说完,就领我们去对面的套间。

接着,老人轻叹了一声,指着墙上的东西一样一样给我们叫出它们的名字。

“那个鱼形的东西是梭子,人坐在织布机上,手里持的就是它,它的里面装的是织布时用的纬线。织的时候,通过经线,左手投往右手,一来一回地反复,所谓岁月如梭,就是指的这个梭子了,拿下来看看吧……”老人极宽容地说。

我上前将梭子摘下,和我们家的一样,鲫鱼形的,抚了抚,光滑得像婴儿的皮肤又像是一尾鱼的鳞。再滑的鱼都可以网住,而时光比所有的鱼都要滑,又有什么能网得住留得住呢?

梭子送到小语手里,看一个青春依旧的她,再看一个佝偻如暮的老人,心里忽然就空如眼前这架不动声色的、不再装置有任何纺织用具的织布机……

手机很刺耳地响了,看区号,是一个本地的电话。我赶紧走出屋子,一接,一个男人劈头就说“我是富强,老弟你呆(在)哪个地方嘞?”我以为对方打错了,刚想挂,对方又说他是小山的大(父亲),说小山从北京打电话安排的,要请我们吃饭。小山这小子还真不赖呢,还记着给我铺路。

我和小语又是相视一愣:为什么睡在西厢房而不是堂屋啊?也许是不愿独睡那少了伴侣的爱巢吧。

进了南边的套间,那里的一样摆设顿时让我和小语面面相觑:可能小语不知道,那竟然是一架手工织布机啊。

对它,我并不陌生,上个世纪的80年代,我们家原来也是有一架的,那是母亲“上夜班”的主要内容。

织布机没被油漆过,槐木的架子,杨木的撑子,两米多长,一米多宽。织布机上决无尘土,但也没有织布用的白线子。倒是墙上还挂着鱼梭子、长撑子以及木锭子、风棱子等织布用的器具。

这屋里的光线似乎要比堂屋亮些,偶尔有蠓虫舞入舞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