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3 / 8页)
早上九点多,早餐铺的人潮开始淡了,大家已经上学去或进了办公室,元清绮正在洗煎蛋饼的铲子,眼角看到一辆大车往路边一停,一个高大的身影下了车,匆匆进到父亲的书店里。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偶尔有些忘了带纸啊笔啊的路人经过,也会这样匆匆进去买点东西就出来。她并没有多注意,只是专心地去收拾身周的环境。
夏末的早晨还是非常炎热,她满手油腻,发丝微乱,额前的薄汗细细地凝起,元清绮抬高手背轻轻点拭几下,冷不防间,突然感到余光的那个身影没有离去。
她抬起头,眸光有些茫然。那份茫然替她的双眼蒙上一层雾般的迷蒙。
汪迎先站在店门口,定定盯着她。
「…你想要点什么吗?」眼看他盯了好几分钟都目不转睛的,她轻声询问。
他又看了她好一会儿,手上还握着两支刚买的原子笔,然后才慢吞吞地开口。
「培根蛋饼,谢谢。」是很有共鸣感的低沉嗓音。
直到现在她仍然不明白,汪迎先到底看上她什么。当时的她绝对是一身狼狈——即使换个时空地点,她都称不上什么活色生香的大美人,「眉目清秀」就算最贴切的赞美了。
她打个蛋,帮他做了一份培根蛋饼,装好了递给他。
「三十元。」
他又没有马上回答了,还是站在那里直勾勾看着她。终于她被看到有些不自在,浅浅的红晕浮上秀白的脸颊。
他的唇牵动一下,丢下五十元硬币,也没有找钱,拿了蛋饼就走了。
她当然知道他是谁,这一带很少人不认识汪家的人。汪家是附近的大地主,光房地产就够好几辈子吃穿不尽,但是真正让汪家发迹的却不是房地产,而是「道上的生意」。
早期在混帮派时,汪家人多数秉持着「盗亦有道」的原则,很注重邻里关系,所以他们在地方上的形象反而非常良好。
大约四十年前,汪家决心开始漂白,于是成立了几家正经生意,经过两代的费心经营,如今竟然也成为台湾一个极为著名的财团了。
传到汪迎先父辈的那一代,只剩下兄弟两人,汪迎先的伯父是主事者,他父亲这一系则算是旁支,可是街坊间对于汪迎先的身世早就传出不少八卦。
据说,汪迎先的生父其实就是他大伯。当年当家的和自己的弟妹偷情,先生下了他,他母亲为了向当家元配示威,还故意将儿子取名为「迎先」,表示她的儿子是「先来的」之意。
过了两年,那个元配也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迎铠」,汪迎先虽然是先出生的,到底嫡系仍然不是他。
不过这些坊间八卦,元清绮从小也就当成故事,听过耳就算了。
事实变得更加耐人寻味是在汪迎铠十八岁那年,这个堂弟突然跑到美国去念大学,误打误撞竟然在拉斯维加斯有不错的发展。汪迎铠当然不愿意放下自己辛苦打拚的事业回台湾,汪大伯只好往侄子的身上发展,于是汪迎先俨然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
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汪家的产业庞大之至。他们拥有银行、证券公司的金融事业,保险业,商用房地产,建筑公司,乃至食品及高科技产业都有他们的投资。汪迎先从二十六岁研究所毕业后,便积极地介入家族事业,如今三十二岁的他早已斐然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