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向东流(下)(第2 / 2页)
推荐小说:
此刻,坐在21世纪中国南方一座闷热的小屋子里,我敲打了上面这些文字,言犹未尽。我想跟这位天才文学青年说一句话:历史是公正的。
仅仅在150年后,宋朝也出现了一位与李煜一样出色的文青皇帝:宋徽宗。他们的下场也几乎是一模一样:国亡,被俘做亡国奴,皇室的后妃、公主,被分批掠走,金国人像对待娼妓一样摧残、蹂躏她们……难道这就是因果报应?
我唯一的遗憾是:为什么男人造下孽债,总要无辜的女人来偿还?(未完待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些诗词一洗李煜早期作品里的绮丽之风,体现了刻骨铭心的亡国之恨、之痛、之哀怨,从而达到了相当到的艺术境界。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是也。在抗日战争时期,不少中国文人都吟诵这首词,以表达失去家园的悲痛感觉。
宋太宗给李煜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还不甘休。一次他从别人的口中得知李煜有不满之意,还写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含沙射影的诗词,决定要彻底让李煜消失了。
公元978年,七月初七,李煜的生日。这一天晚上李煜府邸里张灯结彩,分外热闹。李煜的亲戚、朋友,包括他的女读者们纷纷来给他祝寿。大家载歌载舞,沉浸在一片和谐吉祥的气氛中——如果不是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这应该是一个皆大欢喜、其乐融融的生日派对。
来人身份极为显赫——皇弟赵廷美。他带来了皇帝的祝贺,和一杯酒。
这酒有一个学名,叫“牵机毒”。
李煜死亡的状况极为凄凉。他痛苦的在小周后怀里挣扎,像一只巨大的蜷缩的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