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霍霍孔家(第3 / 4页)
“新来县尊看来是读书读坏了脑子,放着孔家这颗遮天大树不抱,硬是跟远在天边的朝廷站在一处,结果现在看到夺权无望,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看这情形,这位是准备熬到任期后拍屁股走人,对于是否大权在握已经无欲无求了。
照此下去,吏部的考评肯定是拙劣,将来的前程也是堪忧,千辛万苦中试后弄到如此结局,实在是令人慨叹不已。
可张家玉确信,不管出于什么目的,皇帝肯定会对孔家下手,之所以现在没有动手,最大可能就是欠缺理由和时机罢了。
朱慈烺认为,读书人口中所谓的至圣先师,也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一切要看锦衣卫在这次的行动中能收获多少了。
只要是证据足够,万古明灯也可以被弃若敝履。
派锦衣卫去,朱慈烺知道江南士绅集团牵扯其中。
但并不清楚到底是谁、有多少人会被牵连进去。
……
朱慈烺计划里,土地改革之后,大明开放海禁和收商税,科举改革,教育改革,紧随其后。
收回所有失地,推翻大部分现有体制,推进一系列改革,这是朱慈烺中兴大明的前提。
朱慈烺心里清楚,肯定又会遭到众多反对。
让他们觉得,自己和那些贱民成为了一样的种群,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对此一无所知的孔家人,并不知道,神武皇帝轻轻松松的订下了事关孔府兴衰的策略。
曲阜县衙二堂内,一身商贾装扮的锦衣卫李元芳,以知县故交的身份来到曲阜,与刚上任的知县张家玉商议如何霍霍孔家之事。
……
第二天张家玉换上青衣小帽,带着仆从或是街市闲逛,或是出城去往乡间,与种地的农夫闲谈,或者是带上食物帐篷登高望远,俨然一副不理俗事的模样。
他的这番举动被有心人看在眼中,最后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
尽管朱慈烺的这些改革,完全在挽救大厦将倾的明王朝。
但两百年来已经被惯坏了的这群既得利益者们,他们绝对无法接受。
朱慈烺不是崇祯,他绝对是一言九鼎,不接受也得接受。
士绅们坐享其成的好日子到头了,也该让这些人为这个国家付出这代价了。
山东土地改革,孔家这个巨型标靶果然被人毫不犹豫的给推了出来。